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

    小说不能回避生计问题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03日   05 版)

        最近,著名作家王安忆谈到了小说创作的危机,提到今天影视对小说的冲击,以及读者大量、迅速地消耗小说,而导致作家疲于应付。

        王安忆更想谈的是小说的“生计”问题。在她看来,如今一些80后、90后作家喜欢写非常奢华的生活,比如主人公住着别墅,开着跑车交女友,但是这些作家没有用笔墨交代人物的收入来源,缺乏对生计的思考。王安忆认为作家创作的核心就是将故事里每个人物的生活都安排得服帖,不能回避“生计”这个问题。

        好的小说应该写出人物的生存处境,自然离不开生计,但很多类型小说确实看不到人物的收入来源。比如以前看武侠小说时,总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各路江湖侠客从不为稻粱谋,腰包里总是有大把银子。在当下的青春爱情、古装穿越、历史传奇等类型小说中,你更是看不到主人公有何生计担忧,即便偶有经济困窘,也会迎刃而解。在缺乏生计问题的小说中,人物不关心柴米油盐,过着一种“真空包装”中的生活,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景观。

        看不到人物生计的小说,实则规避了现实中人物的诸多困境,艺术性大多不高,满足的只是读者的幻想。相反,优秀的小说乃至影视作品,往往会把“生计”表现得跃然纸上,像《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中,人物的经济来源不容忽视,甚至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动力。

        确如王安忆所言,小说要把握人物的生计并非那么容易,要求作者必须能够细致体会生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不去回避生活给出的种种琐碎和难题。   

        (《北京日报》10.23 周南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