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揭秘广东二沙基地

    《 文摘报 》( 2015年10月17日   07 版)
    露天跳水台

        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是广东省级体育训练基地,1954年为备战第16届夏季奥运会,由当时的国家体委投资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走出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陈镜开、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我国第一个打破游泳项目世界纪录者戚烈云等众多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今年8月8日,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在建成后近60年来首次打开“象牙塔”之门,开放给市民参观。

        尽管如今的主题已是体育所代表的“尚武”,但新中国成立前的这片土地却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作为省级体育训练基地,“二沙头”在全国体育界以“美”著称,这首先得益于颐养园旧址的历史文化底蕴。集洋别墅、园林与疗养医院三位一体的颐养园建成于1922年,这里是“远眺云山在望,近观珠水鱼游”的胜地。

        如今,已经变身办公楼、招待所、宿舍的10余栋别墅洋房尚存。最西端的一号楼私人别墅“渔庐”是整个二沙岛的第一座楼房,历史甚至早于颐养园,楼房西侧依然有康有为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肖娴所题“静廼寿”的石匾;当年的“三家村”如今只少了梁培基的“江滨一屋”,“可庐”与“天风楼”犹存,其中,“岭南三杰”之一国画大师高奇峰的故居“天风楼”当年是文人雅士聚首之地,现在还存有关山月题写的牌匾以及“颐养园旧址”文物保护单位标石。

        颐养园变身二沙基地后,迄今承载的60年体育文化底蕴。那混搭的建筑风格就是最生动的历史照片——既有洋房别墅,也有前苏联风格的训练馆,还有“文革”期间建造的被戏称为“大厕所”的体育馆,当然,也少不了21世纪才落成的现代化场馆设施。

        此刻的二沙训练中心正在建造新的跳水馆,工地旁边傲然挺立着一个钢架支持的混凝土跳水台。这就是1956年建成的跳水台,依照匈牙利模式修建,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1米、3米板和3米、5米、7.5米、10米台一应俱全。在1964年拍摄的体育故事片《女跳水队员》中,这个跳水台及其原来所在的露天跳水池都在片中留下了不少倩影。

        二沙的室内跳水馆1985年才建成,像陈肖霞、李宏平、谭良德等都是从露天跳水池中“跳出来”的。当年由于4月就有全国比赛,因此哪怕3月的水温才十几摄氏度,运动员们也要频频跳下水。当时跳水池没有排水设备,一年下来的淤泥能有半米深,每年中心人员都得“大动干戈”,抬个大型抽水机来干活。

        广东省体育局原局长董良田先生是足球人出身,始终对足球情有独钟,在二沙头,1956年就建成的一号足球场可谓广东足球发展的见证地。董老回忆,一号足球场可不是谁都能踢的,要“打擂台”,赢球的那一方就在那里守擂,董老他们每每以坚守一号场自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号足球场还用于国家队集训,当年在这里举行的两场国足对阵朝鲜队的友谊赛至今仍为中国足球人津津乐道。要知道,当时的朝鲜队可是在1966年世界杯上历史性淘汰意大利队挺进8强的劲旅。最经典的是,想看比赛的广州球迷当时竟纷纷从珠江两岸游泳“偷渡”登岛观赛。基地建成之初不通陆路,刚开始的一两个还被抓住了,后来游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招呼大队人马来挡驾……

        “一草一木总关情。”董老说,重游故地才知道情深如此。基地里除了有陈毅与胡志明在1960年种下的米兰树,还有一棵特别的“玉堂春”,母树已亡,子树种在6号楼门前。“玉堂春”是皇帝赐给状元、榜眼、探花的树,不开花时长满绿叶,到开花时则红彤彤一片,没有一片叶子。当年他们总以此树激励运动员:“想拿冠军?成绩要突破?靠的是平时的训练与积淀,唯有叶长好了,才可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广州日报》10.10 许蓓 周婉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