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

    欧洲人并不新潮

    常江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29日   05 版)

        很难想象,在经济和科学十分发达的欧洲国家,人们对新媒体普遍持冷淡的态度,这大约会让很多来自中国的造访者费解。

        以我个人在日内瓦的生活来说:市中心校区的办公室,老城脚下的公共图书馆,以及我租住的青年公寓,全都没有无线网络,这竟使得网线被重新派上了用场。另外,前些天iPhone6S终于面市,国内几乎席卷起一场消费的狂欢,但在瑞士,人们几乎对此无动于衷。

        无论是在电车上、饭店里还是咖啡馆,几乎看不到有人低头玩儿手机,但揣着一本口袋书有空就捧起来读的人却很多。

        “手机是个坏东西,它吞噬有意义的生活。”这是前两天,我在一个讲座上听到的话。现场听众并不是每一个都聚精会神,但始终没什么人把手机摆在桌面上,没事儿就看两眼。

        我的确在欧洲感受到了某种存在于10年前的生活状态。技术的存在是作为对生活的陪衬和辅助,绝不会越俎代庖地去规划生活。这在我和两个昔日学生的交谈中也得到了印证,他们都从人大毕业,一个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工作,一个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上学,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对我说,离开了“国际大都会”北京,来到了“落后”的欧洲,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重新开始阅读印在纸张上的文字。也渐渐地不再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点开微信。

        当我的手机终于因时差的缘故而不会在晚间不断鸣叫的时候,我居然能在蜗居的房间里清晰听见自己均匀的呼吸声,就如同在没有雾霾的乡村,抬头又能看见满天的星星一样。

        (《新京报》9.1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