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走”或是中国经济之福
亚洲首富李嘉诚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多,李嘉诚抛售资产累计套现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其近三年套现国内资产金额达上千亿元。
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人也是如此。李嘉诚本质上是商人,而且是个地产商。尽管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包罗万象,但他是通过房地产起家的,而李嘉诚近年在大陆抛售的资产,几乎都与地产相关,要么是大宗物业,要么是地产公司股权。由此可见,李嘉诚的不信任票主要是投给房地产业的。
李嘉诚的“走”,说白了是一个地产商的出走。这是个坏消息吗?当然不是,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绑架很久了,李嘉诚的“走”应该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松绑,对转型中的经济甚至可能是个福音。中国需要松绑,需要卸下房地产这个包袱,这样成本才能降低,社会才能更具活力和创造力,中国经济的再出发才能得以实现。
(《北京青年报》 9.22)
说他人是“垃圾”非学术批评
9月20日晚,“点墨轩艺术空间”发布一篇“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与新招硕士生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在信中,孙家洲称他“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发出的微信,居然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我在此宣布:郝相赫从现在起,已经不是我的弟子”。而郝相赫随即声明,称他的言论发表在微信朋友圈,“我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私人空间?在我看来,很难说是一个纯粹的私人空间。郝相赫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以朋友圈是私人空间而为自己辩护。
当然,阎步克、韩树峰这些学者也不是不能批评,特别是其学术,有赞有弹,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问题在于,郝相赫的言论“阎步克这个垃圾”,这能算是学术批评吗?毫无疑问,这不是学术批评,这是人身攻击。
当然孙家洲的做法也是有问题的,不愿意继续带郝相赫,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在朋友圈这样半公开的场合发信宣示,酿成公共事件,对郝相赫的当下和未来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虽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要为不当言论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未免有些大了。
(《羊城晚报》9.23 周云)
应给富余教师更多选择
据报道,湖北省沙洋县今年在全县70所中小学和36所幼儿园中共选择172名富余教师担任专职保安,其中有几名是中小学前任校长,平均教龄30年左右。据称,随着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该县适龄入学儿童相应减少,加上部分乡镇学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导致部分学校教师资源出现富余。
教师富余不可避免,而一声令下让富余教师都去当专职保安、后勤人员,终究不是最佳路径。一是教师富余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各项公共政策组合、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更多责任不在他们身上,不应让他们埋单;二是这些被贴上“富余”标签的教师,都有很长教龄,为教育事业作过很多贡献,许多人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功劳应该得到承认,“卸磨杀驴”对他们不公平。
除了转岗当保安,富余教师还应有更多、更合理的选择。譬如,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可以向外转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别的地区、学校继续得到重用;不愿外出的,通过转岗培训,使其进入新的教育领域,如中学转为小学教师、小学转幼儿教师等。只有秉持平等、尊重、公开、公正原则,富余教师群体才会安心。
(《京华时报》9.23)
还路权于行人
9月22日,中国迎来第九个“城市无车日”。虽然没有强制性措施,绿色出行的倡议却在北京大街小巷中传了个遍:绿色出行达人纷纷制定公共交通出行路线;公交集团延长14条线路运营时间;167公里自行车道铺“红毯”。
但在绿色出行的问题上,政府部门不能止于倡议,更要切实为市民创造条件。
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据报道,上海等地将试点公交专用道信号灯优先,“它可以计算车子到路口的时间,届时就可以显示绿灯,公交车一路畅通过去”,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其次,要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自行车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一直以来,路权分配都是机动车优于行人、自行车。路权分配的本末倒置,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带来了安全隐患,还抑制了绿色出行,加剧了道路拥堵。
“无车日”的意义不只在这一天。要想发挥“无车日”的最大意义,还要做好平时功夫,以无车日为契机推出更多立足长远注重根本的措施。
(《法制日报》9.23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