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

    生态建设不宜折腾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22日   06 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应警惕“伪生态”现象。

        一些地方在生态文明旗号下,今天植草坪,明天改花园,后天栽大树。这种“生态折腾”不但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而且成本巨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除无休止的“生态折腾”外,对生态城市还存在着认识和建设误区。

        认识误区。一些地方认为,生态城市就是制造“人态自然”,通过种树、铺草、造水、建景观大道等方式人工打造“生态城”“宜居城”“山水田园都市”,掀起了“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不顾民生强推人工生态;有的城市认为,应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只有花大价钱才能建生态城市;另有一些地方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标准。

        建设误区。人类文明社会经历了上千年的演进,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延续社会结构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一些地方政府对社会文化的各种片面理解导致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有的地方崇洋媚外,大量复制甚至抄袭西方著名建筑,一时间,假“白宫”、假“凯旋门”不断出现;有的地方盲目复古,大规模恢复“唐城”“宋城”“明城”,劳民伤财。诸如此类的做法,是用一种人工文化生态破坏当地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有悖于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应当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更接近实际情况,而绝非千篇一律。

        另外,为避免频发生态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绿皮书建议,应适时建立城市生态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智慧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化解和应对城市生态风险。

        (《中国改革报》9.17 王丽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