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10日 星期四

    印度高种姓人为何嫉妒“贱民”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10日   07 版)

        8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爆发种姓骚乱,数十万高种姓的帕特尔人要求政府将他们列入“其他落后阶级”,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

        高种姓人群为何嫉妒“贱民”?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从1948年起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1979年1月1日,印度总理德赛成立委员会,为低种姓人群提供保障。次年12月,该委员会建议将27%的政府职位分配给底层弱势群体。

        上世纪90年代,除了最低等级的“不可接触者”,部分低种姓群体被列入“其他落后阶级”的范围,得以享受政府实施的平权运动。2006年4月,政府颁布了一项旨在增加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高校“保留配额”政策。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希望,该国独立后,种姓意识逐渐萎缩,但事实恰好相反。如今,种姓已成为印度民主选举中有力的政治工具,配额制也成了政客安抚不同种姓的手段。在大多数地区,约50%的政府职位和大学名额被留给弱势群体,在泰米尔纳德邦甚至高达69%,以至于该邦出现了特殊产业:为高种姓的婆罗门制作低种姓达利特的假证书。

        “特殊福利”无疑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当历史上惯享特权的高种姓人群生活境遇改变时。由此,才出现了富裕的帕特尔人希望成为“其他落后阶级”的闹剧。

        (《青年参考》9.3 高珮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