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

    清醒认知中西教育差异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08日   01 版)

        为了探讨中西教育的利弊优劣,最近,英国BBC播出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电视片。五名中国老师奔赴英国中学辅导一个班级,一个月后,让其跟其他班的学生一齐考试,最终以“中式教育三科全胜英式教育”而告结束。节目播出后在中英两国引发了强烈反响。

        然而,就在各方的赞扬与批评声中,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英国的“好学校”,并不是电视片里那样的。

        在西方的教育生态中,基本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大众教育体系,一个是以私立学校为核心的精英教育体系:前者重在保证普遍教育,学生家长对子女少有精英期待;后者则旨在满足更高需求,这类学校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位在美国私立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曾说:“出国之前大家都说国内应试教育如何艰难,美国课业如何轻松简单,出国之后发现这些都是鬼扯。”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写过一本书,记录了旧金山著名的惠尼中学。这本书第一章的题目是:《魔法数字四》。睡四个小时,喝四杯咖啡,得4.0的GPA(满分)——这就是一位优秀高三女生的一天,原因很简单,她的理想就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为了能让孩子上这所中学,很多家长不惜巨资在附近购买住房。事实上,“学区房”一词,就是美国人发明的。

        以前我们认为,强调刻苦用功、奖惩约束的教育,就是必须改革的“应试体制”——而很多家长也许不知,迄今为止,美国仍有十几个州在法律上还允许体罚。

        所以,在评论中国教育时,首先要瞄准问题。你对孩子的期望与定位是什么,就要去更多参照那个人群、那类教育,而不是“站在这个跑道上,说着那个跑道的话”。 

        就主管部门和专家而言,也需对这两类教育的定位和诉求有清醒认知,在目前国内民营教育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推进教育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系统推进,而非“只计一点、不顾定位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妄自菲薄、盲目照搬。

        (《瞭望》2015年第35期 陈志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