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今年6月下发《国立大学法人等的组织及业务重议的通知》,要求国立大学在“重新定义自身使命”的基础上组织改革,并强调“特别是教师培养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院,在制定组织改革方案时,要考虑到18岁人口的减少、人才的需求、教学研究水准的确保以及作为国立大学的职责等要素,废除相关组织或积极尝试向社会需求较高的领域转变”。因文中出现了针对人文社会学科的“废除”的字眼,通知一出即被认为是要在国立大学中开展“去文科化”。
这一通知发布的背后是传统社会人文学科式微的现状:企业对于理科专业学生的需求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文科则被认为“教学培养目标不清晰明确”“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社会还原度低”,难以应对少子化、地域振兴等日益显著的社会问题。
也有质疑的声音存在。滋贺大学认为,大学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某个具体领域的职业人才,而是培养拥有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人才。
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学术会议干事会也发表声明,主张人文社科学科应和理科协力解决世界课题,不应将其孤立,单独要求其“废除”或“转变”,并批判通知中的“社会需求高的领域”定义片面,认为社会需求不仅是“有具体目标,其成果可以量化”的,也包括更长远的需求——“需要传承知性,培养创新的根基”,不应只顾及前一种需求,而忽略后者。
(《东方早报》8.27 贾敏 文心 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