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胡志明:从54号房到高脚屋

    《 文摘报 》( 2015年08月15日   07 版)
    胡志明高脚屋

        没有空调的54号房

        1954年抗法战争胜利后,越南领导人从战区回到了首都河内,胡志明身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于同年12月进驻主席府。但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他并没有住进主席府的主楼,而是把当年印度支那总督府内法国电工居住的三间平房分别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卧室和用餐间。由于这件事发生在1954年,后来人们便习惯地把这三间平房统称为54号房。

        平房的条件很差,室内异常闷热,胡志明只得用芭蕉扇扇风。外交部领导看到这种情况,便从国外采购了一台空调机送给胡志明。但胡志明把管理人员找去说:“请你们把这台空调机给河内面粉街医院的伤病员送去。那天我去看望他们时,感到那里很热。至于这里,我什么都不需要.”管理人员只好遵照胡主席的意见,把空调机拆下,送给了伤病员。

        胡志明高脚屋

        1958年4月,越南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主席府院内为胡志明建造一栋新的住房。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胡主席于5月17日,即他生日的前两天搬了进去。这就是著名的胡志明高脚屋。

        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根据胡志明的意见,小楼的外形与抗法战争期间胡志明在越北根据地住过的高脚屋十分相像。一楼下没有墙壁,只有几根木柱支撑,中间放有一张长桌和12把椅子,是党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四周砌有约50公分高的水泥矮墙,上面铺有木板。胡志明说,这是为了少年儿童来看望他的时候,有较多座位。

        高脚屋楼上有两间小屋,分别作为胡志明的办公室和卧室,每间面积只有11平米。办公室内有一张小桌和一把藤椅,没有沙发。任何国内官员和国外贵宾,只要走进胡志明的办公室,都毫不例外地同胡志明一起席地而坐。

        卧室内有一张木床,床边放有一个小闹钟和一个小暖水瓶,都是中国产品。床头小凳上放有一个芭蕉扇,是中国首任驻越大使罗贵波送给胡志明的。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陈毅、邓颖超、郭沫若都曾走进过胡志明的高脚屋。

        高脚屋没有卫生间和餐厅,连自来水也没有。胡主席每天要三次回到54号房就餐。从高脚屋到54号房的距离约200米。胡志明说,步行去用餐也是一种锻炼。

        胡志明的衣柜一直放在54号房内,里面有两套黄色咔叽布中山装、一套捷克政府赠送的黑色毛呢制服、几件农民常穿的褐色无领布衫、一双用橡胶轮胎制作的凉鞋,也叫“抗战鞋”。冬天,胡志明会换上一套中国为他特制的丝棉衣裤。次年开春,再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把这套棉衣送回北京干洗。一次,一位高级干部看见胡志明上衣肩部有一个补丁,便顺口说了出来。胡志明听到后说:“党的主席、国家主席穿带补丁的衣服,这是人民的福气。不要把这个福气丢掉。”

        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

        胡志明晚年书写遗嘱,大约5年的时间里反复修改。他在其中一稿里说:“我去世后不要举行盛大追悼活动,以免浪费人民的时间和金钱。我要求将我的遗体烧掉,就是‘火葬’。我希望这种‘火葬’的做法能够推广开来。因为这在卫生方面对活着的人有好处,而且不浪费土地。我的骨灰分成三份,放入三个瓦罐里,一个留在北方,一个留在中部,一个留在南方。请每个地区的同胞寻找一个山丘,把这个瓦罐埋下。墓地上不要有石碑、铜像,而要修建一间简单、宽敞、坚固、凉爽的房子,好让前去凭吊的人们有地方休息。墓地上和四周要有计划地种树,谁去凭吊,就种几棵树作为纪念。时间一长、树木多了就会变成树林,对风景和农业都有好处。”

        已故越南总理范文同曾说:“胡主席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访问越南后,曾用六个字来评价胡志明的一生:“简朴、清廉、孤独”。

        (《世界博览》2015年第15期 李家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