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他是我国科技界德高望重的领导人,给予了广大科教人员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无微不至的关爱。1956年到1966年,他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实际主持该院工作。
中科院的“小学生”
因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还担任国家的领导职务,国务活动繁忙,科学家们各有自身重要的科研任务,于是,在1956年,42岁的张劲夫掌舵中科院。
张劲夫是一个非常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领导,他既有军人的果敢,又有文人的细腻。他以一个“小学生”的态度走上新的岗位,赴任之初,就向科学家表示:“我不懂科学,来当学生,向大家学习,一起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
在张劲夫的组织下,科学家们制定了《科学规划纲要》(草案),共计600万字,提出了57项重要任务,包括616个研究课题,重点任务12个。张劲夫向周恩来汇报,周总理认为重点太多了。一向注重抓重点的张劲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当机立断,趁着参加规划的科学家们还没有离开北京,又召集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确定了6项重点:原子弹、导弹、计算机技术、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子学。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58年8月1日就研制出来了。第二台计算机,已经达到每秒1万次,后来它成了研制“两弹一星”的功勋机。
对科学家“谈而不斗”
1957年反“右派”开始后,张劲夫坐卧不宁,他希望保护好科学家们的工作积极性,不让这个运动把刚刚开创的新局面破坏掉。要出台保护科学家的政策,必须经过毛泽东的亲自批准,为此,张劲夫鼓起勇气去见毛泽东。
见到毛主席,张劲夫开门见山说:“主席啊,我来向你请示,你不是让我们向科学进军吗?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向科学进军要靠科学家,中国现在科学家很少。还要培养新生力量,现在有的老科学家是宝贝,是‘国宝’啊!因此,我的意见是要采取保护政策。不然,向科学进军,12年规划就很难实现。”
毛泽东开始时听了很吃惊:“你张劲夫竟敢提这样的意见?!”但稍思索后说:“好哇!有道理。‘物以稀为贵’,是这样的嘛!”毛泽东让张劲夫到书记处谈。当时,书记处的总书记是邓小平,他很同意张劲夫的意见。
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到全国,这个文件划清了几个划“右派”的界限:例如,规定日内瓦会议后回国的科学家不参加运动,其中包括钱学森等好几百人。
张劲夫说,这些人刚刚从国外回来,国内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你怎么能让他参加反“右派”呀?还有方式方法问题,有一些老科学家,自尊心强得很。你要他参加批评会、斗争会,他吃不消的,有的还可能自杀。所以对他们在平常讲的一些不同意见,谈谈话就算了。个别谈,不参加会,谈而不斗,谈而不批。
中科院院属京外单位的运动是由地方党委领导,在中央下发这个文件中,明确规定中科院院属单位的科学家划“右派”必须事先经院党组同意。沈阳金属所葛庭燧研究员,搞金属内耗研究的。当时,所党委向沈阳市委汇报了他的很多言论,要定他为“右派”。张劲夫听说后,立即坐飞机到沈阳去制止。他与市委负责同志讲:“中央有文件的,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所的科学家我要负责,我们科学院不同意给他划右派。”由于他据中央文件力争,态度鲜明而坚决,使葛庭燧得到了保护。
(《羊城晚报》8.5 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