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以时代风格雕塑中国精神

    《 文摘报 》( 2015年08月08日   06 版)
    雕塑家吴为山

        对于吴为山这个名字,大众知道他是《孔子像》《老子像》的创作者,他的雕塑曾经打动了荷兰女王,他还是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的雕塑金奖获得者,也是英国皇家“攀格林奖”的第一位亚洲获得者。

        为中华民族文化造像

        上世纪80年代,吴为山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大学当老师。1991年的一个夏日,29岁的吴为山接到了一个邀请——“当代草圣”林散之的长子林昌午请吴为山为父亲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纪念馆。即使心怀忐忑,吴为山还是应下了这份邀请,踏上了他塑造中国文化名人的起跑线。当时,吴为山与母亲、妻女挤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吴为山在家人熟睡之后的晚上,埋头于品读林散之先生诗、书、画,感受林先生的文化性情。雕塑完成后,林昌午的评价是:“父亲活了!”

        从这第一尊塑像,吴为山想到了塑造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圣贤。之后,吴作人、费孝通、田家炳众多名人的塑像在吴为山手中的泥土里呈现出来。

        九十年代中期,吴为山开始从现代文化名人的创作范围扩大至历史文化名人,老子、孔子、王献之、黄宾虹、齐白石……吴为山通过无数先贤名人系列雕塑梳理着一部雕塑文化史。

        为大屠杀遇难同胞塑魂

        2005年,中共江苏省委委托吴为山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吴为山当时一直在想,雕何?塑何?

        是站在南京的方位看待这座城市的血泪,同情当年市民的苦难遭遇;或是站在国家民族的方位,看待吾土吾民所蒙受的劫难?对于立场问题,吴为山认为只有立足人类、历史的高度来正视、反思这段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兽行,才能升华作品的境界,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纪念、仇恨。今天的中国日益强大,今天的世界日趋文明,中国有自信来倾诉历史的灾难与蒙受的污辱。作为受辱者,中国有责任控诉战争,有责任告诉世界,和平是人类精神所栖。一个遍体鳞伤的弱国是没有能力祈求和平的。因此凝固平民悲怆的形象,表现祖国母亲蒙难,呼唤民族精神崛起,祈望和平应当是整个作品的表现核心。

        2007年12月13日,吴为山的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纪念雕塑终于落成。纪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部分组成。吴为山完成作品后写下诗句并铸刻于雕塑大型纪念碑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从1996年吴为山为荷兰女王塑像获得赞赏之后,他在世界平台中所获得的肯定越来越多。2007年,他被授予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2010年获得中日友谊交流贡献奖,2012年获得尼泊尔文化部长奖,2012年获得斯洛伐克驻华大使特别奖。并在2012年获得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唯一雕塑金奖,这是该奖项设立122年以来中国艺术家首次获得此奖项。

        (《深圳特区报》7.29 何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