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认的英雄并不多,巾帼英雄就更少,四大巾帼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中,花木兰知名度最广,产生年代也最早,距今已逾1500年了。
花木兰的精彩在于替父从军,隐瞒身份,上战场杀敌长达十二年。这两天,一出喜剧拿着民族英雄花木兰开涮,将其塑造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形象,以博笑声。此事引发众怒,民族英雄怎容随意玷污?
一个民族欲让别人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1500年来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亦成为一种象征。这种象征是用来激励自己,抵御外来侵略的,这道理并不复杂。连美国人前些年拍动画片《花木兰》,都三番五次地请教中国专家,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我们自己在提倡文化强国的今天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在说不过去。
文化中有一条金线,智者看得清,愚者看不见。这条金线是文化的尊严,是文化的价值,是文化的生命,敬畏民族文化,是后来者的底线,望触动这条金线者三思而后行。
(新浪博客 7.16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