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海军从亨廷顿·英格尔斯公司接收了“约翰·沃纳”号核潜艇,而在整个2015财年,美国海军将获得包括2艘核潜艇和2艘驱逐舰在内的8艘大型舰艇,这在国防预算紧缩的当下,堪称少有的“幸福”。
不过,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尽管五角大楼努力满足海军的造舰需求,但因订货量远不如“黄金岁月”,导致不少船厂接不到订单,进而使得美国军用造船业出现颓势。
早在2013年美国最新核动力航母“福特”号下水时,细心的军迷通过照片发现,该舰舰艏的上下两截生硬地接在一起。有人猜测,这似乎是节约成本的无奈之举。
《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美国造船业实际上衰退多年,已基本退出全球竞争。在过去十余年间,已有20多家规模不等的美国船厂倒闭。
美国《联合部队》季刊认为,订货减少必然影响造舰流水线运转,从而导致单位成本上升,军方只能再次削减采购数量,这几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购舰不足的海军将会陷入“外强中干”的窘境。
造船业的不景气同样会影响到军舰质量。据悉,美国造船工人的时薪标准只有15至20美元。2009年,美国造船厂的质检员在检验焊缝时玩忽职守,结果导致“布什”号航母和2艘核潜艇上的数千条焊缝需要重新检验。《防务新闻》分析称:“如果成本控制不那么‘抠门’,为了对得起自己拿到的报酬,工人们的工作态度会完全不一样。然而,糟糕的现实是,船厂里的人大多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符。”
(《新民晚报》6.26 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