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它当初的出版之路却异常曲折。
1986年,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并将书稿交给当时活跃于文坛的《当代》杂志社的青年编辑周昌义。他认为,周昌义是矿工出身,来自底层,应该更能够理解他这部描写底层群众人生苦难的作品。遗憾的是,这位青年编辑对这部作品毫无兴致。他后来回忆当时的审稿感受:“读着读着,兴致没了。”
而最终出版它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对这部作品开始也存在争议。当编辑李今遇兴致勃勃带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书稿回京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李今遇没有拿到原本受命组约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而拿到了《平凡的世界》,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但这并没有改变李今遇对路遥书稿价值的认同。在李今遇等的不懈坚持和艰难斡旋下,《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终于在198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出版发行。
2012年12月1日,在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的大会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回忆,“当路遥第一部写完的时候,全中国文坛充满期待,各路编辑纷纷跑到西安去约稿,最后他给了中国文联出版社。好多刊物也向他约稿,比如《收获》《当代》杂志,但后来很多刊物看了这个稿子以后拒绝发表……在北京举行的作品研讨会,评论家们对《平凡的世界》几乎是进行了全盘的否定,当时正面肯定《平凡的世界》的只有两位中国社科院资深评论家,一位是朱寨老先生,另一位是蔡葵先生。”
白描说,刚刚完成一部,迎头打来这么一棒,把路遥打蒙了。“等到‘平凡’第二部写完,干脆没有任何一个刊物发表,最后无奈在影响不大的山西《黄河》杂志上发表。”这个时候,两人偶然碰到了共同的一位朋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叶咏梅,她将《平凡的世界》制作成广播版。这一播出,在全国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读者来信不断。读者的反响让评论家和文坛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
(《北京青年报》7.9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