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07日 星期二

    清华北大“生源撕脸战”的背后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07日   01 版)

      近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四川的招生组展开了抢生源“掐架大战”。实际上,两所高校近年来抢人已是公开的秘密。

      “招收状元数量和招生最低录取分就是一所大学招生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直接决定了在公众心目中,你这所大学的含金量,北大和清华每年都在两个数字面前你争我夺,因为今年的招生分数线会成为明年考生报考学校的参考,如果北大高、清华低,人们就会觉得北大好,如果这个状态持续几年,那么一所学校就会彻底落在另一所学校后面。”从事多年招生工作的夏先生甚至表示,有一些重点高校为了让自己的最低分数线好看一点或者不低于”夙敌“,宁愿减少在某省的招生计划,保持自己的口碑,以免被其他学校比下去。

      除了最低分数线,状元录取个数也是两大高校的必争之地,“每年的状元都会被当地媒体大肆报道,如果一个省状元大部分去北大或是清华,状元们的选择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有导向和衡量作用的,不但影响大学的形象,还可能直接影响明年的招生。”夏老师说。

      正因为这份“应试”压力,这些年名牌高校用奖金、人海战术、贴身战术抢夺生源的招生人员越来越多,抢夺也越来越公开。

      在山东,今年高考成绩还没公布,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名校的招生组老师就已经抵达青岛几所优质高中,甚至直接进驻高分考生家里,提前打响“生源大战”。

      在重庆,今年高考分数还未对外公布时,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楠枫就接到了北大招生组负责人的喜报。随即,还在成都游玩的刘楠枫被北大招生组专车接回了重庆。

      不少名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还会许诺一些高分考生一旦报考该院校,将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而一些考生家长也会借机“两头跑”,以孩子的分数为筹码,争取更高的“价格”。“反正是双向选择,哪里给的条件好就去哪所学校。”一位高分考生家长说。

      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竞争理应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当下混乱的“高校生源战”已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应该及时加以制止。

      (《广州日报》《新华每日电讯》6.29、30 胡亚平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