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张玉坤讲了他从教以来最紧张的一节地理课。整整一节课,温家宝坐在教室后面的位置,始终面带微笑。这是2010年以来,温家宝在5年中第4次来到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待了24个小时。
赌赢了
事实上,温家宝第一次考察六道河中学时,校长贾利民因为推行教学改革,正处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
2009年,贾利民调任六道河中学校长以后,就尝试推行教学改革。他提出“师师班主任,生生课代表。”即每个老师都对学生学习生活负责,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一个班四十个学生,每六个学生一组,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课代表,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课堂上,小组内的课代表组织讨论,向老师提问题。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课桌拼成田字形,教室四面有很多块大小不一的黑板。上课的时候,老师不是忙着登台讲课,而是先给学生发一份导学案。贾利民说,这样一来,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提问题,老师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2010年8月,六道河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因为刚刚推行新课改,一些老师并不理解,认为课改就是老师减轻教学负担,让学生自学。有的学生家长把贾利民堵到学校门口,指着贾利民的鼻子责问,“学校搞课改,就是拿孩子做试验!”
贾利民说,他迫切希望能够获得一次认同。
“2010年10月,上面通知领导要听课,我就寻思,是用新课改讲,还是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贾利民知道这是一次赌博,假如被否定,就是他新课改的终结。但他最终决定用新课改讲。
兴隆县教育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贾利民是一个学者型官员,确实是他的教改引起了上面的注意,温家宝来六道河中学不是偶然的。”
这次考察,温家宝在六道河中学停留了三个小时。在第二天新华社发的新闻通稿中,贾利民看到温家宝对自己学校的评价“老师讲得好,学生学得也好”。
贾利民知道自己赌赢了。
改变
2010年下半年到2012年,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重建了六道河中学的校舍。
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很多学生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进这所学校,而在5年前,学生数量是一直在流失。
在硬件改善的同时,六道河中学的学生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记者注意到,在六道河中学,没有大声喧哗的学生,学生见到老师会鞠躬问好。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温家宝在5月份来学校时,就和老师们说,“我喜欢这个学校的学生,很大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城市的孩子没有区别。”
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六道河中学综合升学率名列全县第一。上重点高中公助生上线率第一。
坚守和努力
2014年4月16日,温家宝第二次来六道河中学,他告诉贾利民:“贾校长,我从领导岗位退下之后,一直想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我选择了教育。我对六道河中学这所农村学校有感情。我今天来,只是以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看看孩子们、听听课。”一个月后的5月28日,温家宝第三次来到六道河中学。
贾利民说,“温家宝第一次来六道河中学是作为一国的总理,支持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后面几次来,是一位对教育充满兴趣的老人,支持六道河,为农村教育树立一个榜样。”
在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序言中,温家宝提到素质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好奇心。”
贾利民说,他不想当官,就想在这里当一辈子校长,等着温家宝来,一起做教育。
六道河中学一位老师说,“温家宝第一次来,是希望有人在农村教育上坚守和努力,后面来,是因为他看到了有人努力和坚守。”
(《新京报》5.29 安钟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