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

    缘何怀念狄仁杰

    《 文摘报 》( 2015年05月16日   07 版)

        在北京昌平,一座占地仅仅一平方公里的小小旧县村落,竟有15座祠庙,这在典籍里是罕见的。一位叫徐江的79岁老人说,15座祠庙一点都不假,最有名的当数狄梁公祠。

        有“千古名相”之美誉的狄仁杰在武则天即位初年,曾任地方官,后被诬陷入狱,贬彭泽令,又转任魏州刺史等职。神功元年恢复相职,死后被封为梁公,故旧县供奉他的祠庙为狄梁公祠。

        《昌平山水记》对狄梁公祠庙会盛况有记述:每年四月初一,方圆二三百里的人前来祭香……昌平百姓对狄仁杰如此爱戴和敬仰,源于他在幽州(今北京)做官时,曾力谏武则天,不要从昌平移民去大西北,并陈其利弊得失,武则天才改变初衷,放弃移民之念,解除了百姓离乡背井之忧。

        元大德三年(1299年),县尹王君见狄梁公祠破败,便决定修葺,碑文中讲到此次修葺的初衷:“至百代而下,使人念其明德,象而察之,非以贵贯天地,义在心,故能焉耶。”

        昌平县治所在旧县村的600多年间,历经唐、宋、元、明,假如按十年换一届县令,至少有64位在此执过政。中国历代讲究修祠建庙,不管官方还是民间,历来被誉为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官方借助祠庙会活动,不失为安抚民心、抑恶扬善的一种手段,从中找到官与民“共识”的契合点。不过,64名“执政者”,是否都能以狄仁杰为“镜子”,“修边幅”“正衣冠”成为倡导“正能量”的“践行者”,史志上没有“答案”,但“定理”在此:清一色不是历史。不排除有借“歌功颂德”之名,掩饰“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之行径。

        (《北京日报》5.12 施会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