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

    北京的历史沿革

    《 文摘报 》( 2015年05月16日   07 版)

        西周:燕城

     

        “燕京”是北京城古代的称谓之一。《史记》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封重臣召公奭于一处名为北燕的所在。这是文献中见到“燕”的最早记载。但北燕究竟在何处?

     

        1986年11月下旬,当北京房山区黄土坡村M1193号大墓发掘到底部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青铜器物——铜罍和铜盉,并在这两件器物的盖内和器沿内壁上发现了同为43字的铭文。

     

        铭文的大意是: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遂令你的儿子“克”做燕国的君侯,管理那里的人民。为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根据铭文,这两件青铜器被命名为“克罍”和“克盉”。从铭文中可以肯定的是: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也就是文献中的“燕”。

     

        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的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克商时有天上哈雷彗星出现。按照它76年出现一次的规律,专家推算出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因此,以公元前1045年计算,至2015年为北京建城3060年的日子。

     

        战国至西晋:蓟城

     

        战国时期,北京地区是当时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城址为蓟城。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载,蓟城之名得于蓟丘。有些专家认为今广安门白云观西墙外有一高丘名为“蓟丘”,即是古蓟城址。考古人员在周边地区发现了大批燕式瓦当、水井等。所以推测蓟城应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秦代的蓟城承袭战国,其位置仍在北京城西南。根据考古资料,当时蓟城南城墙,应在今法源寺以北,北墙应在长安街以南。

     

        1965年,北京西郊八宝山以西约500米,发现西晋王俊妻华芳墓。据墓志记载,华芳“假葬于燕国蓟城西二十里”。晋代20里就是8712米。由此可断定西晋蓟城的西城墙,就在今天会城门附近。

     

        唐:幽州

     

        唐代的北京城名为“幽州”,是北方的军事重镇。据《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载:“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根据出土的唐墓志及石经山的唐代石经题记等,大致可以断定东城垣在今西城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城垣在白云观西土城台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北城垣在白云观至头发胡同一线;南城垣在今西城姚家井以北的里仁街东西一线。

     

        辽:南京

     

        938年,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辽圣宗改为“析津府”,设辽南京。南京是辽五京中最大的城。其北城墙在白云观北侧东西一线;南城墙在白纸坊东、西街一线;东城墙在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西城墙在会城门至莲花河东岸。

     

        南京(燕京)虽称为“京”,但在它属辽的187年中,只有保大二年(1122年),燕王耶律淳、秦王耶律定在这里当了10个月的皇帝。所以说不上是辽国真正的国都,恐怕只能算政治军事重镇。

     

        金:中都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在天德三年(1151年)颁布《议迁都燕京诏》,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新城。这座城将辽南京城东、西、南三面城墙各向外扩展三里。城墙周长共18690米,全部为夯土版筑而成。

     

        贞元元年(1153年)3月,完颜亮正式下诏迁都,改辽南京为中都。从此北京正式成为统治半个中国的政治中心,成为国家的首都,并被后世大一统的元、明、清三朝沿袭。可惜,这座宏伟的城市仅存62年便被蒙古军队放火烧毁。

     

        元:大都

     

        元太祖十年(1215年),蒙古兵攻破金中都。宏伟的金皇城宫殿,毁于兵火。中统二年(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初到金中都旧城时,由于没有宫殿,只能住在当时的远郊区、现在的市中心北海太宁(亦称大宁、万宁、孝宁等名)离宫。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令刘秉忠在金中都东北方主持营建新都城,并将其命名为“大都”,即大汗之城。太宁宫被指定为新城设计的中心。

     

        元大都是在空阔的平地上规划兴建的,也是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相套的传统形制。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原则。它“城方六十里,门11座”。平面略作长方形。

     

        大都城的城墙用夯土筑成,城墙四角建有角楼,今建国门外南侧的古观象台,就是元大都东南角楼旧址。北面城墙现在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一带,并向东西两侧延伸。东西两面城墙的南段与明、清北京城的东西城墙是重合的。

     

        元大都城经过周密规划,今鼓楼以北设立了“中心阁”。把全城中心作出明确的标志,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是一大创举。全城的街道纵横交错,有如棋盘。

     

        明清:北京城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诏建北京宫殿”,于1420年建成。重建的北京城,依然采用了元大都的格局,采用大城、皇城、宫城的格局。嘉靖朝又加筑了外城,呈“品”字形。“四九城”的名称也最先来源于此。壮美的中轴线是整座城市的脊梁。

     

        清代北京城的建设是以明北京城为基础的。清政府对城市进行了一些改造和扩建,增建了一些王府和胡同。这也就形成了现在北京旧城的基本风貌。

     

        (《北京青年报》5.11 郭京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