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5月9日通过红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在俄带队的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说,刚到俄罗斯时,部分官兵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官兵们自行买了红糖、香肠、巧克力、方便面等食物来“改善”伙食。战士们人均每天吃两碗方便面。
“这些都是队员们自己去买的。”李本涛说,“俄方为我们调整饮食,给予了极大关照,我们不能再提更多要求,要体现出中国军队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仪仗方队队员们步伐整齐划一,但不为人知的是,由于走路太多,队员们经常将鞋底磨穿,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双皮鞋,半个月就要重新钉一副鞋掌。人正常的眨眼频率5至10秒1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
迄今为止,中国三军仪仗队共赴海外执行过5次受阅任务,此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最初俄方计划中方参阅人数为75人,经双方协调后,增至102人。”三军仪仗队政委刘海明表示,中国方队人数最多,其他9个国外方队均为70人左右。此外,中国方队还首次采用8×12长条队形。
在出场排序上,中国仪仗队也得到“特殊对待”。按照字母排序,中国本该排在第九位,但却调整到“末位”,压轴出场。外交无小事。一位军方人士解释了这种微妙调整展示出的深层次含义,“中国方队排在‘国际方阵’的最后一位,其后就是主宾国俄罗斯方队,展示了中俄关系紧密相连”。
由于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上是伴着《喀秋莎》的乐曲行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仪仗队披露,不懂俄语的队员们是用硬背发音相似的汉字把一首俄语版《喀秋莎》学会的。
(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网、《北京青年报》 赵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