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韩忠泽透露,2014年海口市教育系统共有49名干部因腐败问题受到调查处理。
海口市教育系统干部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中小学校舍防震抗灾能力,海口市在2009年安排302个改造项目,涉及中小学校197所,总投资10.92亿元。这被部分教育干部视为套取回扣的“机遇期”。
记者调阅案卷发现,工程项目中,涉案人员基本按照工程总价5%至8%的比例收取回扣。不仅部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而且美兰区、秀英区教育局局长,也将贪腐之手伸到工程项目中捞取利益。其中美兰区教育局原局长谢式文收受贿赂112万元。记者翻阅谢式文的案卷还发现,在教师调动、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存在利益交换。这位区教育局局长曾两次收取一位副局长贿赂款共计6万元和部分职称评定教师的礼金贿赂。
在部分涉案的中小学校,甚至一本图书、一件校服、一册教辅资料,从校长到任课老师都会按照不同比例瓜分“好处费”。北京市一家民营出版商举例说,一本成本仅10元的书,可能标价到40元,即使对折出货,还有钱赚。高中一个年级按300人计算,每人缴纳500元教辅图书费用,学校就会有15万元的毛收入。而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则把校服当做利益分配的“香悖悖”,每件校服校长按照6元、总务处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
曾纪宁从事中学教育工作30多年,其任职校长后,收受贿赂涉及食堂管理、学校招生、教师选调、合作办学等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王继源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收受贿赂超过百万元,甚至将学校物业管理费上调一倍,按照5%的比例每年个人提成25万元……
相关人士表示,老师服从校长,校长服从局长,这种直线型的管理结构,虽有结构简单、责任分明的优点,但一旦权力监督落空,其后果不堪设想。在海口市部分中小学校长腐败案中,只要有权力运行,其背后就存在权力寻租。
(《瞭望》2015年第18期 傅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