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

    《弟子规》是经典还是毒草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31日   05 版)

        我的一些朋友,听到我娃读《弟子规》,都会挂上嘲讽的笑容,好在我心中有底,倒也不以为耻。

        如今,不少人认为,《弟子规》是封建糟粕,残渣余孽。一开始我自己也这样想,所以我娃读《弟子规》,并非我主动为之,他读中班时,有天放学回家,居然琅琅来了一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问了,知是幼儿园老师教的。

        就这么不求甚解的,他把《弟子规》整本背了下来。我在旁边听着,倒字字句句入心,渐渐发现,有些句子说得还不错。比如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是说饭前便后要洗手,东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我们平时也说,但流于说教,不像这所谓的“诗”让孩子信服。

        有些,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亦有启示意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审慎地面对信息,即便不能令你离真相更近,起码不会让你离它更远。

        还有一些事关于仪表的,比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现在不用作揖了,它倡导的那种从容舒缓的风度是没错的,小孩当然做不到,但在他奔跑跳跃时,心中知道有这样一种风范。

        有些内容我也腹诽,比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不是培养奴性吗?但有一天,我又一次地为父母重男轻女暗自神伤时,突然想起这句话,顿时得到了安慰,并且觉得自己太小气。

        它并非要求你就对父母言听计从。接下来它又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长辈有点错误,不依不饶,苦口婆心,一定要帮助他们改正,这种对真理的坚持,只怕很多号称有独立思想的人都做不到。

        我以为,《弟子规》所言的“孝”,并非唯唯诺诺,而是一种温和的态度,沟通的意愿。当然,它还是有点夸张了,比如“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说我们虽然难过得痛哭流涕,纵然遭遇到责打,也要恳求父母改过。但古人训诫常有种“宁可天下人负我”的夸张,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若作善意理解,许多被人诟病之处,都未必那么恶劣,比如很多人认为它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是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问他人是与非”,但为什么就对下面这句“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选择性失明呢?它所言的“不关己,莫闲管”,也许只是针对无谓的流言蜚语,大是大非问题并不含糊。

        说到底,《弟子规》是一本修养之书,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日常坐卧,待人接物,时代视野所限,它有迂腐和夸张之处,但更多的地方,它倡导修养礼貌,教你学习吃亏,却也不是没有原则。这样一本书,你不读也行,别人读读也未尝不可,将它奉为经典或者毒草都是荒唐的。

        如今我儿子已经八岁,当年背下的文字,都忘得差不多了。我准备把《弟子规》找出来,再让他读读。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他会变成奴才,如果这次他能读懂,他只会变成一个更有修养的小孩。

        (腾讯网 3.25 闫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