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蜂拥到日本购买马桶盖,引发对中国制造的反思。小小的马桶盖,能加温、能冲洗,其背后显示的,则是日本产品人性化、精益求精、长于细节的优势。
笔者曾参观过日本多家制造工厂,对日本工人“匠人精神”深有感触。日本的普通学前和学校教育,不会教给学生任何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在创新上不占优势,但日本人擅长拿来主义,仔细观察,几乎所有产品,等它拿到专利后,都会在改良和细节上下功夫,以期在商场上战胜对手。像酱油、拉面、围棋等,虽然发源于中国,却以日本产品及日语发音知名于欧美,这值得中国人反思。
实际上,很多在日本销售的商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这说明中国制造能力没有问题,只要具有“匠人意识”,善于从细处发现消费者需求,勤于钻研,完全可以开发和生产出更受欢迎、更合消费者胃口的产品。
(《新华每日电讯》3.19 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