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周恩来与花的故事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1日   05 版)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夫妇在西花厅海棠花前合影

        一代伟人周恩来平生爱花。不过,周恩来对哪些花有偏爱?他和邓颖超之间真的用花来传情达意吗?

        梅花

        周恩来从小就喜欢梅。1904年,才6岁的周恩来和他的两个弟弟要随父母从淮安城迁去清江浦外婆家居住。那是一个冬天,刚好周家院内有一盆腊梅已蓄蕾待放。周恩来一心想把它带走。他因幼小,连盆带花搬不动,便将花从盆中取出,敲掉花根上的泥土,然后将这株腊梅捧到万公馆,亲手栽到万家塾馆一侧的院子里。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株腊梅年年喷香吐艳。为此,当地一家烟厂特意以这株梅的照片作为商标生产出“一品梅”系列香烟,寓意周恩来官至一品,高风亮节也是一品。

        吊兰

        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秘密斗争时,曾提出凡是中共机关或是主要领导人的住地都要在窗口放上或吊上一盆花,遇有紧急情况时,要将花盆推落窗前。

        1928年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回忆说,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时,他的住地总少不了一盆吊兰。黄玠然记得,周恩来当时一边为吊兰浇水,一边还自言自语:“兰落窗外有狼犬,兰吊庭内报平安。”

        1942年6月底,周恩来的小肠疝气发作,住进医院动手术。护士特意从家中带来一盆长得很旺盛的吊兰,然后用医用胶布贴吊在周恩来的病房窗前,为病房平添了几分生机。

        周恩来的手术很顺利,到7月12日,再有3天就可以出院了。这时,由于用来贴吊吊兰的医用胶布失去黏性,那盆吊兰突然坠地摔碎。周恩来没有往坏事上想,而是高兴地写下两句诗:“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但就在当天下午,送《新华日报》的报童在给他送报时,顺口说:“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后事。”因为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先生在重庆为《新华日报》设在下土湾的仓库做管理员,一听报童的话,周恩来顿时惊觉起来,估计到可能是自己父亲出事,同志们正瞒着他。于是,他立即决定提前出院。

        虽然吊兰的摔碎和周恩来父亲去世只是巧合,但此后周恩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就很少有吊兰出现了。

        樱花

        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次年春,当他见到盛开的樱花时,为樱花的美丽而赞叹。

        后来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曾对日本来访的朋友们说:“当年我离开日本回国时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想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访问日本。”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愿望未能实现。1972年,周恩来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当时,周恩来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田中角荣向中国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

        1979年周恩来逝世3年后,田中角荣又向中国赠送了1000株樱树,分别栽植于江苏淮安、浙江绍兴、南京的梅园等留有周恩来足迹的地方。

        海棠

        周恩来非常喜欢海棠花。据周恩来的侄孙周国镇介绍,七爷爷(指周恩来)为什么要选择中南海西花厅做自己生活和办公的寓所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西花厅院子里有那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率团参加。就在周恩来在日内瓦努力工作时,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开花了。在家的邓颖超见花思人,就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厚书里压好,然后连同上年采自北京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信封,只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红叶一片,寄上想念”,然后托人捎给周恩来。

        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曾说过,总理收到大姐(指邓颖超)的海棠花和红叶后,知道大姐在想念他,可是他实在太忙,无暇写信,便吩咐成元功到日内瓦大街上,买回当地一种十分名贵的芍药花,然后也亲自压好,再与国内捎来的海棠花和红叶放到一起装进信封,托人再带回国内,交给邓颖超。就这样,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成为他俩两地相思的见证。邓颖超特意把这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一起组成一幅图案,再装进镜框,悬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

        (《党史纵览》2015年第3期 秦九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