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内气压相当于海拔2400米
现代民航飞机一般飞行高度在1万米左右,超音速飞机可达1.8万米。为保证乘员的安全,普遍采取座舱气密增压技术,客舱通常维持在相当于海拔2400米左右的气压水平,即略低于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海拔气压下限。
当飞机处于1万米高度时,以海平面标准气压计,此时每平方米面积的客舱壁需承受约4.4吨的向外压力,而当飞机着陆时,舱外压转而高于舱内压,每平方米客舱壁需承受约3.2吨的向内压力。飞机运营起降频繁,容易造成结构金属疲劳,若检修不到位,就可能导致机体结构损坏。
理论上人突然暴露在19.2千米高度上,体内液体将会沸腾汽化。在万米高空上,气密座舱突然失密时,人全身的血液和体液,不用加热就能自己沸腾起来,在数秒或1分钟左右,即可迅速发生全身皮下组织气肿,象吹胀的橡皮人。
机舱失压能供氧15分钟
当飞机飞行在1.2万米的高空,如果突然处于缺氧环境,人能保持清醒知觉并能有效工作的时间只有26秒,在1.4万米的高空缺氧只能清醒24秒,如果此时能及时吸上纯氧,则可坚持300秒左右。
现代航空安全管理要求,在座舱失压时,氧气系统应能至少在完成50%设计飞行任务的时间内满足所有在驾驶舱内机组呼吸用氧;如果增压座舱失压,飞行员应能立即使飞机下降到不需供氧高度,在此过程中,向全体旅客提供不少于15分钟的应急供氧量。
起飞后3分钟和降落前8分钟
有调查数据显示,80%的空难发生在客机起飞后3分钟和降落前8分钟。在这段期间,旅客应保持警惕。
一般来说,飞机发生事故时,如果伴有起火冒烟,旅客只有不到2分钟的逃离时间。逃离飞机后顺风跑动的幸存者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要逆风远离飞机。如果发现紧急出口也已经起火或被浓烟包围,就要向着有光亮的地方跑。黑暗中,有光的地方往往就是逃出飞机的通道。
那些关于飞行的谣言
机长有降落伞 机长的首要职责就是保障航班的安全,不可能有让机长独自逃生的设备。其实,客机上每个人都有降落伞,飞机遇险时也没用,紧急时刻大家根本没有顺序跳伞的机会。即使跳,没有受过专业伞降训练,也不大可能安全落地。
飞机越大越安全 飞机大小所影响的主要是舒适性,而非安全性。小型机的巡航是在对流层中,而大型机的巡航则在平流层之中。平流层中的大气相对于对流层稳定得多,所以大型机巡航时乘客们会发现很少有颠簸,而小型机中的乘客会时常遇到颠簸,但这些颠簸都是在飞机承受范围内,对安全没有太大影响。
高空辐射致癌 高空空气稀薄,由此对人体的保护也直线下降,人们在高空受到的辐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但通常来说,长途飞行增加的辐射接触很低,即便是每年飞行数千小时的空乘人员,由于飞行每年增加的辐射剂量也不会很多。实际上也没有因为商业飞行中的电离辐射给从业人员带来某种癌症发病率提高的流行病学证据。
隆胸硅胶会爆炸 事实上,正常飞行时客舱内的压力会使硅胶假体在飞行过程中轻微膨胀,而即便飞机在最高巡航高度机舱破裂失压(1.2万米左右)的环境下,假体体积会膨胀到原来的两倍,但仍不会爆炸。
(《北京晚报》3.15 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