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把感情全部献给了写作,没什么留给他的家人了。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根据路遥的小说改编,三卷本的小说我在青少年时代看过,它当时留给我的一个影响是,我写作文喜欢到处用省略号,搞得有一次,我的语文老师很认真地问我:“一篇作文用了八个省略号,是欲言又止还是懒得多写还是别有深意?”
第二天,我就把《平凡的世界》带到学校。这部小说充斥了省略号,绝大部分章节用省略号结尾。“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这是第三章结束。“她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就迈着两条软绵绵的腿跑过去了……”这是第十三章结束。“于是,孙少安父子俩就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出了高粱地,在月光下顺着公路回家去了……”这是二十三章结尾。
老师多少有点让我气住了,他也撂了句狠话:“路遥是个不善于控制感情的作家。”在作家头上还顶着光环的年代,老师的这句话对我既是一个打击,也是一次冲击。我像少年路遥突然面对“文革”一样,发现权威也是可以批评的。
其实,语文老师说的也没错,路遥不是一个善于控制感情的作家,无论是孙少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孙少安读润叶给他的纸条,路遥都是用G大调来抒写主人公的激越心情,但是,我非常热爱路遥的情感描写,即使今天重温《平凡的世界》,我依然被他那毫无保留的感情抒写所击倒。叶赛宁的诗歌,“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仿佛是通过路遥的引用,才镌刻进我们的青春岁月。赤子般的八十年代,路遥把他肉身的体温,全部掷入了写作。
这个男人,把感情全部献给了写作,没什么留给他的家人了。最近看厚夫的《路遥传》,再次被路遥对家人的冷酷所震惊。他在婚姻生活中的不负责任不去说了,他和林达结婚,和高加林找黄亚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他们的婚姻一路亮红灯,最后是路遥的死终结了纷争。另一个更冷的例子是,在进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修改工作时,路遥的养父病故。这个给路遥人生新起点的老人,一生的爱都倾注在养子身上。但是,老人病危时,他没去端过一碗水,养父病故后,也没有到老人的坟头去烧一张纸钱。
在我的青春期,我肯定无法理解作家本人的这种冷漠。不过,当自己在岁月中也慢慢练就了铁石心肠,倒又觉得路遥的冷漠恰和他炽烈的小说构成一种典型的文本,令人久久地思考一个现象,这就是,很热的人,是因为他的另一面,很冷。这样的作家,福楼拜是一个,路遥也是一个。
(求是网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