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参观了史家胡同博物馆。这座由现代作家凌叔华的故居改建的胡同民俗博物馆,与英国王室有着不解之缘。
博物馆的前身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广东巨富之家,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官任保定、天津知府,顺天府尹、直隶布政使,改民国后则是首届议员。齐白石、姚茫父、王云、陈寅恪等名家都是凌家的座上客。
凌叔华很早就显示其在绘画上的天赋,她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当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七八岁时,她还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在那时,凌叔华还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
最为知名的“座上宾”是泰戈尔。1924年春,泰戈尔应邀到北京访问。当时,陈衡恪(陈寅恪之兄)、齐白石组织的北京画会要在凌叔华家的书房开会,凌叔华因为认识陪同泰戈尔访华的一位画家,便邀请泰戈尔赴会。凌叔华一见面就问泰戈尔:“今天是画会,敢问您也会画画吗?”泰戈尔随即在凌叔华准备好的檀香木片上画了莲叶和佛像。
正是这场画会,凌叔华结识了北大指定陪同泰戈尔的徐志摩、陈西滢,后来这二位成了凌府的常客。她背着守旧的父亲,与陈西滢秘恋了两年多,直到1926年,二位恋人央求一位长辈出面,凌福彭才同意女儿与陈西滢结婚。而这位大才女的一份嫁妆,是99间房舍并且配带后花园——后者就是今天这座博物馆的所在。
凌叔华虽旅居国外30多年,对这间屋子仍有割舍不下的情缘。1989年底,凌叔华感到来日不多,她下决心在最后的日子里回到北京的家。1990年5月,凌叔华在弥留之际,被女儿、外孙用担架抬到她90年前出生的地方,也就是后来很多名人在此度过幼年时光的史家胡同幼儿园。当她被抬进院内时,竟像小时候一样低声说:“妈妈等我回家吃饭。”
与英王室的渊源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介绍说:“凌叔华女士晚年决定把自己的房产捐献给国家。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女士在转让产权时,向街道提出,院子应用于公益”。
2009年10月,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分部在北京正式启动,基金会的前项目负责人,现任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的中国代表胡新宇介绍说:“基金会当时正准备做一个小型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项目。出于资金和位置的慎重考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直到史家胡同24号进入了王储基金会的视线。双方共同商讨决定建立一个老北京胡同的博物馆,查尔斯王储也对修复老建筑很感兴趣。
王储基金会对这个博物馆的建筑要求是:形式上要传统,功能上要现代,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利用,如何给喜爱胡同的人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地源热泵”这种绿色环保技术,可以达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效果。
2011年10月,整个院落的修复工程破土动工,2013年4月30日修复完成。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10月18日,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经接待参观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次。
(《北京青年报》3.5 郁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