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旅行
语言的发展和扩张十分微妙,它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由某些个人左右,而只能依附在人类进行陆路和海路军事扩张和商品贸易的行为上。
现存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航海家把希腊语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并成为当时中东地区的国际交流语言。建立这种希腊语霸权的,与其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倒不如说是亚力山大大帝统率的军队挥动着的剑与矛。同样,统治海洋的不列颠把英语推向了全世界,现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有20亿,几乎接近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消失的文化
随着这种扩张行为,语言的战争也在进行。在过去,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说母语的人会因此受到惩罚甚至消灭。而在现代,人们很容易认为大语种代表着机会而小语种代表着落后,结果会停止和他们的孩子们用小语种交流。只要一代人不把小语种传递给他们的思维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们,这个语种就会消失,因为我们都知道成年人学语言有多困难。
而一种语言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的语言学家大卫·哈里森曾经说:“语言是人类数千年科学和艺术的储藏室,其中既有对生态规律的观察,也有创世神话。一种语言消失,失去的不仅仅是说这种语言的社群,还有人类关于数学、生物、地理、心理、农业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常识。”
100年内大概还是英语
如果我们走进未来,会发现地球上的语种有两个大变化:第一,语种大幅变少;第二,语言将比现在简单很多,尤其是相对于书面语言,口语会大大简化。
英语是否还居于统治地位?可能有待商榷,有些语言专家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汉语将最终成为世界语言,而不是英语。但这似乎也不太可能,英语在起步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先机。另外,汉语的极度难学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扩张,汉语发音的声调在孩童时代以后极难学到,要想真正掌握其书写体系,需要有天赋之能。
(《世界博览》2015年第4期 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