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使得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受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足球改革的重点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国足协,其自身的管办分离如何落实,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足协也在其中。周末将开始中超联赛,也将由中超公司正式接管。另一方面,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是上学还是踢球,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是一道单选题。
管办分离盘活联赛,改变的是中国足球最具市场化能力、最有社会影响力的层面,而打通体育与教育间的藩篱,巩固的则是后备人才和整个社会的氛围。
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认为,选择足球这样一个“难点”作为突破口,对于体育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示范效应。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后,也有人疑问,为什么是体育?为什么是足球?”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说,“这种认识问题在于没有看到体育本身的教育属性。”在唯金牌论、锦标主义的扭曲下,一些体育项目在不少人眼中已经成为体育部门内部利益分配的游戏。改革方案中提出,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样的表述意味着对足球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掘,而更广泛的参与也能让足球以及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更多人感知。
(《人民日报》3.2 马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