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孙立群讲《史记·货殖列传》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24日   08 版)
    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一篇别具特色的篇章,就是《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通过论述中国古代著名商人经商致富的活动,倡导了诸多我们在西方经济学中学习的经济学规律,而这些规律的发现,比西方要早数千年。今天,让我们走进《史记·货殖列传》,感受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光芒与智慧。

        有一个学者叫潘吟阁,对《史记》的评价非常高,他说: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列传》,可算未读《史记》。美哉《货殖列传》!《货殖列传》像一块朴实无华的玉,你只有静心把脉络看清楚,才会发现这篇文章大有深意,尤其我们在一线工作,经历了很多社会上的事,你再看《货殖列传》就有感悟,这种感悟是书本和实践结合,人家司马迁说的都是至理名言,没有趋炎附势,没有哗众取宠。所以这篇文章值得我们重视。

        “货殖”是什么意思?就是货物升值,就是发财致富。大家读《货殖列传》可以发现,司马迁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四方的土特、物产、各地的特色风俗,2000多年时过境迁早已发生变化。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讲了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史。之前没有这样的书,所以《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第一部商业专史。

        《货殖列传》把咱们中国商业经济的前景归到哪里去了?司马迁精心安排在了《史记·吕不韦列传》,现在已经把《吕不韦列传》归为中国古代的商业智慧,他代表了趋势,就是汉武帝所形成的不仅要富,还要贵,只富不贵不保险,在中国古代光有钱没有用,一场农民起义你就穷光蛋了。哪一场运动不是对着有钱人?所以有钱人在中国古代最不安全,要想安全就得有钱,还得有地位,这是人们逐渐悟出来的。尤其到了战国后期,人们有一个普遍共识,当时有一句话,怎么求富?《货殖列传》里面有,农不如工,做农业不如手工业。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从事刺绣劳动不如倚市的工作。但是从吕不韦开始又有一条新的路径,倚市门不如走仕途,这句话太对了,正应了战国后期到秦汉的商业发展。

        我在《百家讲坛》讲了吕不韦、李斯、范蠡,又讲第四个,结果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为什么?不是找不到,富豪有的是,为什么找不到?就是凭自己智慧致富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往往和政治联姻、和政治联手,所以才能富比天下。《货殖列传》梁启超将其列入《史记》十大名篇,但是学者摸不清司马迁讲什么,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了。

        《货殖列传》涵盖的时间范围从春秋末期到西汉中期,大约300多年,一直写到司马迁去世。从春秋到战国这段历史经过大浪淘沙,到司马迁的时候都定型了。人们都把这些东西当做经典了,尤其精彩的是司马迁写了大富豪,这些大富豪有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巴寡妇等,在当时家喻户晓,后来我们的历史多注重政治家,所以他们渐渐被淹没,但是淹没并不等于没有。

        《货殖列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论述司马迁的经济观点和先秦著名商人手工业者。最精彩的部分就在这里,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从“汉兴,海内为一”到结束。论述汉代经济的发展,将全国为四大经济区域,分写人的本性就是为了过美好生活和追求财富,介绍了汉代著名商贾的业绩。

        其中第一大部分有两个小部分,从开始到“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主要写司马迁反传统的观念,举了一大段话,“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他说,人人追求生活更高的层次,无论是耳目声色、还是安逸,这些说法都是很正常,司马迁肯定人的正常欲望。正常欲望不是空洞,司马迁认为生活是有各种渠道,这些渠道最重要,就是最后一段,《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司马迁认为,农业、工业、商业是社会重要的财富渠道,把这些东西编织起来,变成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了它人们的财路才清晰,所以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司马迁把人的财路进行了梳理。人生活离不开工、农、商、虞。

        在这个基础上司马迁提出了物质生产不能休止,日日夜夜没有停止,只有顺其自然。人们求利、求富是名正言顺,所以从逻辑上没有问题。先有需求,后有现象,人们只有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阻止它。这里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引自《管子》,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过去曾经批评过这句话,说你们只抓物质,不抓精神,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精神和物质哪个先抓,现在讨论清楚了吗?其实我们应该是吃饱穿暖,如果吃不饱那不是自欺欺人吗?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饿着肚子唱国歌。那个时候敢反对吗?今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没有物质生产,没有丰厚的物质实力,你的精神谈不到。为了区区几百块钱,为了区区一点利益,杀人都有,挑起祸端也有,这类人为何浅薄到如此地步?固然他们的道德水平是一个问题,如果真有这口饭,家里有这口粮食,谁去杀人放火!所以社会应该是抓好物质是第一,管仲和司马迁都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求利、求富名正言顺。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什么意思?千金之子,有钱的人不会在外面闹事,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不会轻易地挑动事端。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货殖列传》的理论核心就是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讲的就是求富变得理直气壮,变得名正言顺。有人说在当时这难道有阻力,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主流文化不讲这个,在司马迁的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当时还不是主流思想,还是百家之一,他们就开始喋喋不休地宣扬君子耻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仔细看他们的的话都带有咬牙切齿的感觉,谈利益的没有好人,都是小人。这种利益观现在已经不成立了。如果大家还有印象,我记得很清楚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社会在逐渐改革,其中知识分子谈钱一直是禁区。

        政府对社会怎么管理?司马迁说了5点,这是《货殖列传》的核心,“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我们感觉到司马迁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当时的社会现象,所以政府不会放手不管,但是怎么管,司马迁提出5种方案。1.“因之”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2.“利道之”以利引导。导得好行,如果心术不正导歪了怎么办?3、.“教诲之”鼓吹以礼节欲的政策,训诫百姓。4.“整齐之”用规章制度约束。5.“与之争”与民争利,是国家粗暴地干预经济。

        从这几条,大家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先见之明,他能看到什么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好。在市场问题上谁能找到最好的办法?只有顺应,建立健全制度,让工商业者有自己最大的空间。其实就是郑桓公当年的一句话:尔无我叛,我无强贾。

        司马迁在以上理论中提出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欲动力说,关于人欲动力说不仅仅放在经济上,讲历史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常用它解释为什么历史有这么强大的因素,动力在哪?什么推动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是欲望。人有欲望就有创造,人有欲望就有创新,社会上是这样,经济上更是这样。所以司马迁在这里提到的人欲动力说,不是任其自然站在经济的现行下,而不是现行就行了,司马迁有强烈的发展观。

        第二部分是《货殖列传》的精华部分,我们看到中国第一个富豪排行榜,范蠡是中国古代富豪第一人。范蠡不仅《货殖列传》写到,而且也写在《史记》其他篇章中,如果把它综合起来看,是一个完整的范蠡传。因为政治家看到范蠡治君治国,工商业者看到范蠡的发财秘诀,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很显然司马迁有意识把范蠡写进去,只是没有立传。范蠡在司马迁眼里地位很高,司马迁是一个悲剧者,你让他说真正佩服谁,他都不告诉你,他满肚子委屈,但是他在范蠡面前是敞开的,范蠡走到哪红到哪,再有就是子贡、白圭、猗顿、还有一位乌氏倮,搞畜牧的,大畜牧家。

        其中最令人感到神秘的就是巴寡妇清,这几年巴寡妇清名声大作,在《史记》里记载巴寡妇清只有80几个字,可是她的故事字字有深意,谜中谜,中央电视台发现了,前几年拍了一个纪录片《丹砂女王之谜》,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了不起,这里面告诉我们的信息太大,整个秦国,当时的民营企业是什么样的状态,秦始皇和神秘女人的关系是什么样,极具故事情节,了不得。我们看看巴寡妇清,看看战国的时代,我觉得司马迁最用心的就在这个地方。

        近日,中山大学中大博研班邀请南开大学孙立群教授讲解《史记·货殖列传》,本文据博研班微信公众号“中大博研”发布的课堂速记实录摘编而成。

        名人点评

        【章学诚】(清)《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

        【梁启超】《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郭沫若】《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翦伯赞】《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