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句话:“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拉萨城正是以大昭寺为中心而建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从内到外的这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寺庙修好之后,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藏民纷纷前来朝拜。藏传佛教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派别众多,以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为主,但大昭寺并不从属于某一教派,而是兼容并包,汇集了藏传佛教的所有核心精髓,故而每个教派都视之为圣殿。在这些教徒眼中,大昭寺是宇宙的理想模式——“曼陀罗”的现实载体,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传说大昭寺是文成公主建议修建的。大昭寺建成时,西藏还没有僧人。后来,经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开始有少数僧侣看管寺庙,但不属于具体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大法会。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西藏政教合一之后,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噶厦”(政府的机构)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可以说,大昭寺是西藏历来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所在。
三百多年前,五世达赖喇嘛扩建大昭寺时,在原本木石结构的屋顶上钉上鎏金铜板,金顶群从此成为大昭寺的一大标志。
千百年来,大昭寺的香火不断,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那些卖掉全部家当、从出家门就一路长叩的藏民最终的目的地就是这里,只为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佛祖涂一把金粉。如今的佛像比历史上高大许多,就是因为经常有信徒许愿、还愿,供养佛祖,都会给这尊佛像全身涂金粉,也就是佛经里讲的“再塑金身”,所以佛像全身是用一层层纯金裹起来的。而佛像身上的绿松石、红珊瑚以及面前摆放的一盏盏纯金纯银打制的酥油灯,也都是信徒们供养的。在藏民的心目中,这是值得他们用生命来膜拜的信仰之源。
值得一提的是,寺内保存着公元7世纪以来的大量壁画精品四千多平方米,以建寺初期寺壁上所绘的佛教题材和传奇中所表现的各种事迹而著称于世,这些题材包括佛、菩萨、声闻像、佛本生经变相、高僧大德、教派祖师、赞普王统等,如同一部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
此外,寺内一层、二层屋顶上全部都是7世纪吐蕃时期木雕佛像,每个梁柱都是一个人面雕塑。释迦牟尼殿前也有同样的八根7世纪的木柱。2000年,大昭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这在西藏其他寺院中是看不到的。这些木雕现在已经像铁一样坚硬,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24期 解宏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