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

    廉政与法治的力量

    《 文摘报 》( 2014年12月09日   06 版)

      日前,法学博士胡云腾就“领导干部增强廉政法治意识问题”接受了《人民公仆》记者胡敏的专访。

      记  者:对于领导干部,怎样培养和增强廉政法治意识呢?

      胡云腾:培养和增强廉政法治意识,我们要把握三个基本点,就是廉政法治心理、廉政法治理念和廉政法治理论。

      首先是廉政法治心理。凡是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都是从“心理状态”失落、失衡、失意开始的。因此,从干部心理状态入手,可有效预防腐败现象,遏制职务犯罪。最重要的廉政心理是廉政法治心理。要在廉政教育和廉政心理培育中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把尊重法律、尊重廉政制度作为一种心理自觉,把敬畏法律底线,敬畏法治精神,敬畏司法程序作为一种行为自觉,把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作为一种工作原则。

      其次是廉政法治理念。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传统廉政文化先天缺乏法治理念的土壤。有的地方以清官理念作为党的廉政理念的主要内容,跳不出传统道德治理模式的窠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廉政理念的核心内涵,必须尽快明确法治理念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再次是廉政法治理论。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廉政法治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反腐倡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构建以法治理论为内核的廉政建设理论,也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实践的重中之重。

      记  者:这是从理念上认识,那么在机制上如何推进廉政法治意识建设呢?

      胡云腾:反对腐败、提倡廉政、加强法治,核心都是围绕一个权力,都是伴随着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监督。

      从人类法治文明的进程看,都是经历了分权制衡、权力限制、分工协作、权力监督、惩戒问责和激励相容的几个认识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权力运行和监督的完善的体制机制。

      从分权制衡来说,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的重要法理,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故不存在搞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但是可以借鉴其做法和精神,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的分工制约。

      从权力限制来说,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防止公共权力私有化,是法治理念的第一要义。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成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从分工协作来说,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防止权力寻租,必须通过法律构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的权力运行机制,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从权力监督来说,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防止腐败的关键。目前,己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从惩戒问责来看,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综合运用监督、查处、问责、追究等手段,及时发现并纠正廉政效能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严肃处理损害廉洁的行为和做法。

      从激励机制来看,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廉政激励机制是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廉政建设不能仅仅靠个人觉悟,必须有必要的物质保障,让公务员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逐步建立起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总起来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治化、规范化,就是要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健全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人民公仆》2014年总第28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