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邓世昌撞的不是“吉野”舰

    张黎源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25日   05 版)

      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面遭遇,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大东沟海战。

      “吉野”事实上位于“致远”后方

      在甲午大东沟海战的诸多细节中,最为国人传颂和称道的无疑就是“致远”舰怒撞日舰“吉野”的故事。但进入新世纪后,围绕这一史事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争议,一些海军史学家就认为,“吉野”的航速达23节,而“致远”就算刚刚建成时也只有18节而已,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吉野”。

      今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120周年纪念日,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的会员们在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山东威海,用实时兵棋推演方式对大东沟海战的全过程进行了实时还原再现。海战推演凭借对中日双方史料的判读,根据日本各艘军舰不同时段所目击到的中国军舰的运动情况,一步步还原出了“致远”在海战场上的航迹——该舰一开始位于北洋海军左翼,当海战陷入“乱战”状态后,它主动冲出队列,与“来远”(或“经远”)、“广甲”等友舰一起尾追“赤城”,并重创了这艘日本炮舰,后来随着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赶来回援“赤城”,“致远”等舰才带着遗憾退回队列。

      下午3时20分“致远”沉没之时,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正在战场的南方转向,“意图与本队形成十字交叉炮火”,即第一游击队正在北洋舰队的背后,想要和位于北洋舰队前方的联合舰队本队形成对中国军舰的交叉射击。此时,如果“致远”冲出队列想要撞击“吉野”,非调转180度方向不可,因为“吉野”事实上位于“致远”的舰尾后方,而横在北洋舰队舰首前方的其实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

      按照“致远”在下午3时过后,行将沉没之时“驶出‘定远’之前”,向日舰发起冲锋的记载,那么目标实际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撞身后的“吉野”。

      最初的战报未言向谁冲锋

      日方参战人员的一手资料均未提及“致远”撞击“吉野”一事。

      较早提及“致远”舰当时试图采用撞击战术进攻日舰的文献中,同样得不出“致远”撞“吉野”的印象。如1894年9月21日《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的文章,该报道称亲历了海战的北洋军官(极有可能是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回到天津,讲述了海战的过程,关于“致远”舰的沉没,该报道如是说:“邓管带指挥的中国军舰‘致远’号,在海战的早期以全速接近敌人,试图撞击,不知其使用了撞击还是鱼雷,日舰翻转沉没了,随即四艘日舰近距离包围了‘致远’号,它的水线以下被炮弹撕裂,带着所有舰员沉没了。”这位亲历者证实了“致远”曾发动冲锋一事,但该报也没有指出“致远”攻击者或将“致远”击沉者就是“吉野”。

      10月7日,李鸿章在得到了关于海战的进一步详细报告后,汇总撰写《大东沟战况折》向清廷汇报,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大东沟海战战况的最详细、最权威的记载。折中称:“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管带邓世昌、大副陈金揆同时落水。”李鸿章也并未言明“致远”撞击者是否为“吉野”。

      然而仅仅一周之后,报章上的消息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如9月29日上海出版的《申报》登载了一篇《烟台访事人述鸭绿江战事》,已经将“致远”冲锋一事演绎为它在伤重情况下向日军的“旗舰”撞去,在将之撞沉后被围攻而沉。之后许多报纸的描述也开始将“致远”所撞者记载为日军之“旗舰”或“最大舰”,但这些报纸都没有明确指出此舰就是“吉野”。

      “致远”冲击的目标是联合舰队本队

      第一份明确地描述“致远”冲击的目标为“吉野”的史料是1895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布拉塞海军年鉴》。由于该年鉴在当时海军界的巨大影响力,“致远”撞击“吉野”的说法逐渐为各方面所接受。

      虽然“致远”舰沉没的一幕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资料,但在1894年11月24日的《伦敦新闻画报》上,却刊登了一张关于黄海海战的绘画,标题为《中国军舰“致远”号沉没》,画面上舰体倾斜的“致远”舰正在向前冲来,而在“致远”冲击的方向上,近处的军舰则是日军本队的“松岛”“千代田”等舰,“吉野”舰根本不在这里。

      “致远”冲击的目标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这一举动事实上要比冲击第一游击队更为壮烈和危险。与日本第一游击队仅有“吉野”“秋津洲”2舰装备速射炮的情况相比,本队则有包括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在内的4艘日舰装备有大量的速射炮,如此,邓世昌和“致远”舰在最后的航程中所面临的是恐怖至极的炮火打击。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20期 张黎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