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保录班”的工作人员表示,学费之所以达20万元,是因为“复试会牵扯到对院校相应的公关”。这些“保录班”声称拥有独到的人脉资源,可以接触到命题教授、面试考官。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考研机构一个“保录班”20来平方米的教室里,摆着9张木制课桌,每张桌子能坐两人。陈潇是这间教室“最贵”的学员,学费25万元。班上其他10余名同学,学费也在20万元上下。
保录承诺的背后,是庞大的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994年,10万人左右;2014年,172万人。
记者以学生身份探访北京多家培训机构的保录班看到,白与灰的规则交织作用在几乎每一个学员的身上,他们勤奋,对应试顺从,对潜规则默认与期待,对未来迷茫和憧憬……
为了一次性“上研”
陈潇是一名“二战者”,本科毕业于河南某民办大学。2014年,她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所985院校发起冲刺,遗憾地倒在了考研的初试线上。
“各种资料跟不上,复习也没有方法。今年一开始我就想报个补习班。”陈潇来这家考研机构看了3次。第一次,她一个人;第二次,她和姐夫一起,随后回家和父母商量。“一开始我想报‘保过’,后来老师跟我说直接报‘保录’吧。”“保过”指的是经过训练,保证能通过初试线,收费七八万元;“保录”则是保证最终被录取,收费25万元。最后一次,父亲陪陈潇作出了报保录班的决定。陈潇的家里做点小生意,还有个弟弟在读中学,并非富贵人家。
6月,陈潇走进了保录班,这个时间比刘伟晚了4个月。刘伟在今年2月放下学校全部的事情,成为保录班今年的第一个学员。
“学校有课,同学在毕业实习。我和学校说,我患有很严重的病,没有办法去那边实习。”2015年毕业的刘伟用“表演”形容这次撒谎,他从大二起就决定报班考研,“为考研,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另一家考研机构,把保过保录班开在了北京市昌平区的大学校园。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已招了大约100名学员,编成4个班级。
这家机构的价格便宜许多。高泽是今年3月报名的,目标是河南郑州的一所大学。他交了6万元学费,隔壁班年纪最大的学员已经有30岁。
相比其他学员,高泽的社会经历可能是最丰富的。他原是专科生,后来考上专升本,但大学期间还在社会上工作。今年,高泽本科毕业,作出了辞职考研的决定。“感觉这社会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工作生活其实挺难的。考一个研究生,对以后发展好。”
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考研的原因。其余几种常见理由,还有“学术型”“延缓工作型”等。无论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所有学员来到保录班的目标几乎一致:一次性“上研”。
全额退款的诱惑
“这是个良心活儿。”李靓自称研究生毕业,在培训行业工作了将近10年。她说,如果有学员经济条件不好,她会劝对方别报这种保录班。
大多数媒体报道都认为,保录班言过其实,考生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即使真可以保录,这样的班也应该取缔,因为其触碰了公平的底线。
不过,记者探访了北京市5家考研机构,发现至少在接待咨询的工作人员口中,保录班绝非忽悠,而是一条被描述为可通向灰色地带的神秘通道,主要产生在复试过程中。
在某考研机构递来的一本小册子上,标注了机构在复试时会“动用一切关系资源”,类似的说法也见之于其他几家机构。有工作人员说:“你做好自己就行了,后面我们会跟各个院校人为地操作,这种互动会比较多一些。”还有工作人员说:“12.5万元,直接和院校上层沟通,复试的时候走关系。”一名工作人员甚至描绘了时间表:初试后,15天~20天可以确定进入复试的名单,这时,机构可以去找负责复试的老师。
在一些机构,复试成了一项专门的生意,收费8万~10万元,“如果不过,全额退,一分钱都不会扣。”
上述5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公关”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如果最终没被录取,可以全额退款,或是提供第二年的免费重修。这些承诺通常有协议保障。
人数限制,成为一些机构宣称的“技术”手段。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保录班的学生我们不会收很多,毕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使上劲儿的。”如果学员要报考某所大学,那么,机构的保录班就只招2人,“以免造成本机构内部的竞争。”
有的保录班还进一步分化为“特需保录”“定向保录”。二者区别在于关系疏导的顺序,优先考虑“特需”,之后才是“定向”。两者差价为4万元。
说不清的公关
据某考研机构工作人员称,复试保录的时候,机构会找到其中主要负责的老师,介绍学员的基本情况,然后请其复试多关注一下,“我们会给多少酬金,包括录取了是多少酬金,没有录取是多少酬金,都会明确地说好”。
他所说的另一种支持方式是,让老师“在面试里给我们的学生多支持、多夸奖,让他面试的分数上来。不要在面试里面卡住”。
不过,如果你要求认识一下所公关的高校教师本人,那么所有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均会婉拒。至于谁去“公关”、找谁“公关”等问题,机构工作人员都称不知情。
“在复试保录这一块,具体操作都不是我们普通员工了解的,是咱们总裁、副总裁以上的人(了解)。咱们总裁、副总裁都是在人大北大或复旦这些名校毕业的,成立机构也很多年了,对各个高校的院方领导都有认识的。”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小组复试,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这种情况,每年我们基本上会找研究生院,不会找单独某个老师。”“有领导专门去负责这个事情,是找研究生院还是导师,这个谁也不知道,反正这个事能成就行了。”
还得自己努力
记者注意到,保录班吸引学员的除了潜规则的暗示,还有系统的复习指导,以及宣称的参与命题或改卷的名师。
高泽原以为,保录班是一道灵验的护身符,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即使报了保录班,也少不了自身努力。
尽管保录班设在大学校园,但这些学员体验的生活,是高三式的。高泽住在昌平区的一所大学里,餐卡、水卡也由该校提供。宿舍以3人间居多,上床下桌,有独立卫生间,每月1000余元。他们一般不允许上网,如果要查阅资料,可以到学校办公室。有的宿舍关门时间是22点30分,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到达寝室。
一本16开57页的红色手册,记载了保录班的规定,包括班级管理制度、时间管理。还有全年复习规划,包括目标制定、周学习规划、阶段性测试成绩等内容。学员还要填上自己的最高目标、各科复试目标分数。
“每星期一点点划掉计划,考前就知道做了什么,心里很踏实。”一个保录班的班主任郭飞说,周日晚上开完班会,每名学员要上交本周学习情况,她则根据表现作出小结。
如果轮到郭飞值班,早上8点,她要到教室下发当天要测试的单词。单词来自规定范围,一次测80个,汉译英,以督促学员每天背诵,“暑假报名的学生已经背了6轮单词”。
小测之后开始上课,下午的课程从两点开始,晚上7点到10点则是自习。其余时间,机构安排了学习规划、英语答疑、作文批改、周测以及专业课讲解,每个模块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
“一天共学习10个小时。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7点,我们都要记考勤的,你不在的话,我们要找你。这也是对你的一个督促。”郭飞说。
陈潇说,每晚回到寝室,学员在各自的台灯下继续看书、看课件一直到12点或更晚,第二天,按照同样的节奏接着复习。
在陈潇看来,平时上课的教师都是真正讲题的,主要讲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句子什么意思,选项怎么选出来的,“而不是讲抽象的技巧”。这些日常上课的教师,都属于“一般教师”,考研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名师通常来自各大高校,只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上课。
“我们当然是国家考试委员会的,我们是改卷的。”一位前来授课的“名师”向记者声称。
(文中人物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10.10 王海萍 卢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