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安尼米什住在印度恰蒂斯加尔邦比拉斯布尔县。4年前,他顶替殉职的父亲到县警局工作,从此开始了与小伙伴们不一样的人生。母亲莎拉津尼常常以“给糖吃”的承诺,哄着他骑上儿童三轮车,到警局上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在恰蒂斯加尔邦,像安尼米什这样的“儿童警察”至少有300人,最小的只有5岁。
在警局,“儿童警察”的工作往往是端茶送水、传送文件等,薪水比成年同事们低。安尼米什每月的薪水是4200卢比(约合人民币423元),必须隔天到警局“打卡”,空闲的那天去上学。“让5岁的孩子去工作有些残忍。起初,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办公室,总是哭。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莎拉津尼面色沉重地说,“他逐渐接受了自己上班、别的孩子上学的现实。我们的处境一度艰难,总算挺过来了。”
“我想去上学,我不喜欢去办公室,那里的大人总是拿我开玩笑。”安尼米什告诉半岛电视台。
和安尼米什相比,14岁的沙鲁巴·纳万什辛苦得多。纳万什与安尼米什一样,都是比拉斯布尔县人,都在5岁时顶替牺牲的父亲进入警局工作,都是一天上班、一天上学。不同的是,纳万什上班的地点很远。现在,已有9年工龄的他乘火车或汽车到恰蒂斯加尔邦首府莱浦尔的警局上班,下班后乘车返回,来回200公里。
回到家,纳万什总是“累得无精打采”。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多年的工作经历让14岁的纳万什适应了挑起家庭重担的“家长”角色。现在,他在盘算两个妹妹的婚事,虽然她们仍在上学,但“我有责任为妹妹找个好婆家”。按照习俗,女子出嫁时,娘家必须准备丰厚的嫁妆。
在人权组织看来,让儿童“接班”进入警局的做法不太人道,会让儿童过早地失去童年。人权观察组织在南亚地区的负责人内科米纳克·刚古利说:“这么小的孩子不该到警局上班。警方应该通过别的途径资助他们的家庭。”刚古利认为,这种抚恤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使他们将来的职业道路更狭窄。
恰蒂斯加尔邦政府表示,以这种方式抚恤殉职警员的家人是“最实际最恰当的”。该邦内政部部长拉姆·斯瓦克·派拉说:“很多牺牲的警员是家中的经济支柱,他们牺牲后,家里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青年参考》9.25 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