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历史究竟是什么

    黄朴民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4日   06 版)

      2013年8月14日下午1时许,我的台湾宜兰之行,参观了坐落在宜兰五结乡冬山河风景区内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即宜兰县史馆。

      宜兰县史馆的最大特色与最大价值所在,就是它的观众参与性。

      这种参观者与博物馆的互动最集中反映的,是展示的结束部份,设置了“历史是什么?”的问答专题,那些答复可谓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充满着睿智,洋溢着幽默,片言只语,尽见机锋,另辟蹊径,弥足珍贵。现节选部分,和读者诸君分享。

      “历史像手电筒,可以照亮灰暗,让我们不会迷路。”(张立奇,宜兰市育才国民小学学生)

      “历史有如悔过书,设法引以为戒,纠正未来的错误。”(林亮听,宜兰县立凯旋国民中学学生)

      “历史,是一种可以让我们不须穿越时代就可以了解过去的—学习。”(黄晨贤,宜兰县私立慧灯高级中学学生)

      这些留言,道出了历史的功用与价值,孩子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历史作为人类社会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值得重视,值得借鉴,人不能割断历史,也无法拒绝历史,历史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变得明智,少走弯路,不犯错误。

      “历史是一间博物馆,你可以学习到知识,但不能确定都是真品。”(林惟馨,宜兰县中道学校学生)

      “历史是人与时间的科学实验,只要滴一滴液体,就出现不同的变化。”(刘宸玮,宜兰县罗东国民小学学生)

      “历史是一道洪流,将上游的智慧冲刷而下,汇集成广阔的知识平原。”(林柔榕,宜兰县立罗东国民中学学生)

      这一类的留言,似乎较之于前一类更为深刻,这些留言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历史的复杂多样性,认知历史应该抱有历史的怀疑精神,否则,就会被历史的虚假信息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历史像擦子的皮屑,擦过就不会重来了。”(关呈羽,宜兰市育才国民小学学生)

      “历史是一幅画,先人打草稿,后人添加色彩。”(张君纬,宜兰市新生国民小学学生)

      “历史仿佛是游戏,储存经验值,升等、进步。”(吴沉君,宜兰县立头城国民中学学生)

      这些留言,让人读后更是感慨良多,这些孩子已初步进入了历史价值判断的层面,历史的对与错、真与伪,善与恶、得与失,利与弊,美与丑,是否存在?是否合理?这些历史的本质性命题已渐渐成为其思索、讨论的对象。历史的延续性,古今的贯通性,也已变成了他们认知历史的切入点。

      “历史是欲望的战场,情感的坟场,思想的牧场。”(欧阳群,宜兰县立复兴国民中学学生)

      “历史是沙漏中的流沙,时间流下,智慧留下。”(叶承昀,宜兰县立罗东国民中学学生)

      “历史如一列不停驶的火车,火车本无始终,有始终的是乘客。”(郭欣玫,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学生)

      当读到上述留言时,我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地受到巨大的震撼!历史对他们而言,已经绝对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承,而是切切实实成为了生命的自觉,精神的洗礼,这才是对历史的本质属性的重新发现,也才是对历史的终极价值的最高认同。

      (《中华读书报》10.8 黄朴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