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汤一介的四万册藏书

    李娟娟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4日   05 版)

      嗜书如命,毕生珍藏,无偿捐献。

      在学者汤一介和乐黛云四万册的藏书里,有一部分是汤家家传的书,那是汤用彤老先生当年省吃俭用,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得来的。还有乐黛云的父亲留给他们的书,其中有一本明版的《牡丹亭》,是在汤一介和乐黛云结婚时,乐森玮先生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虽历经劫难,这本宝贵的明版《牡丹亭》竟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汤一介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购得一批书,那时,正是国民党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隆隆的大炮声中,很多书似乎就成了“廉价品”,一向爱读书的大学生汤一介一口气买下了一大批。这些既便宜又很珍贵的书籍立刻使汤一介家的藏书队伍“壮大”了许多。

      汤家的大部分藏书能够得以保存,应该说全得于当年汤一介的“明智”之举。当时具体的情形,汤一介的儿子汤双博士曾在杂志上撰文作了如下回忆:

      “由于我们家除了书之外真正值钱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在破‘四旧’的浪潮里,尽管家里被搞得乱七八糟,真正的损失倒不算很大。最可惜的是有几部珍贵的线装书在抄家的头几天被搞残了。为了保住这些书,爸爸找了哲学系的红卫兵,请他们出面把那些书给查封起来。幸好北大的红卫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红卫兵,对书还是有些‘恻隐之心’,真的把我们家的书查封了,让这些书逃过了一劫。”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汤一介和乐黛云恢复了工作,他们曾多次出国讲学,他们买了很多外版书,几乎把讲学得到的酬劳全部花光。

      汤一介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一本破书也舍不得扔。而且汤一介总是认为,他们家中的哪一本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世界唯一”的珍品。因此,乐黛云总也忘不了当年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得已卖掉了汤用彤先生留下的一套书籍时,汤一介是那样的满脸悲哀与痛惜。乐黛云曾撰文回忆当年的情景:

      “我们在最穷的时候(穷到四个人吃一枚鸡蛋),卖掉了一套武英殿版的《全唐文》。记得卖了600元人民币,救了燃眉之急。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呆呆地看着那一格空荡荡的书架时满脸的凄惶。后来,他一直想把这套书重新买回来,但几十倍的价钱也买不回来了,只好买了一部铅印本……”

      然而,岁月终究无情地逝去。2010年从美国归来后,汤一介和乐黛云作出决定,他们将四万册的宝贵藏书无偿捐献给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一决定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汤一介传》新华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