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多面张贤亮

    闫红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4日   05 版)

      这些反差,成就了他的一种丰富,一种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洒脱。

      2000年,距离我读张贤亮第一部作品的十多年后,我终于见到了他。猜测了很多回的作家出现在我面前,他的样子,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他当时年过六旬,依旧风度翩翩,最让他显得卓尔不群的,是他眉眼间的桀骜与淡漠。他也说笑,但那种热闹是瞬间就可以收起的,眼神里马上就能竖起一道拒人千里的屏障。

      那个笔会上有很多著名作家,其中不乏出口成章能言善道者,但他明显是人群中的异类,以六十多岁高龄,成为风头最劲的那个。有人嘲笑他,也有人嫉妒他,有个老作家私下里说他曾长期受迫害很压抑,现在勾搭年轻女孩报复社会。但这位老作家也爱跟女孩子搭讪,只不过没那么坦荡罢了,而正是这种坦荡,使得张贤亮的风流只是风流,不带一丝猥琐。

      那次是在九华山,山路陡狭,主办方安排了滑竿,两个轿夫抬着两根竹竿,中间架着一把竹椅。作家都是讲究人文关怀的,难免觉得让人抬着很尴尬,任主办方一再劝说,都不抬步,讪笑着左顾右盼,嘴里说着“这怎么好意思”。

      就在这一团热闹之际,张贤亮自顾自地走向一架滑竿,只看见他无声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轿夫接过,悄声感谢。他怡然坐到椅子上,昂首朝前方而去,将身后依旧姿态百出的作家们,比得好不迂腐。

      还有一次是在黄山,山高树多,正是照相的好背景,有个小姑娘搂着一棵大树,欲做小清新状,但竟然在树上摸了一手不明粘稠物。同行的男人们怜香惜玉,七嘴八舌地帮她释疑,有说是露水的,有说是树脂的,唯有张贤亮先生一言不发,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纸巾递过去,秒杀了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男人们。

      这两个细节加在一起,凑成了这个男人的魅力,他桀骜不驯,风流放诞,更有淡漠的眼神加上温暖的细节,这些反差,成就了他的一种丰富,一种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洒脱。

      (《羊城晚报》9.3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