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日本福岛县居民菅野老太太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眼巴巴地盼着儿子带孙子回来的那一天。自3·11大地震后,她已经独自在临时组合屋里居住了3年半时间。
菅野是饭馆村村民,该村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40公里。在核灾发生后,政府下令整村人撤离。当时,饭馆村连同其他村子的灾民大部分被安置在福岛县内的临时住宅里;还有一部分被安排到县外。如今3年半过去了,只有很少一部分灾民被允许返乡,或搬到了政府提供的公营住宅里,大部分人仍然过着“难民”生活。
当地媒体援引日本复兴厅的数据称,目前仍有8.9万灾民居住在临时组合屋。据悉,政府原定灾民入住临时住宅的时间是两年。但官方预计,按现在的情况看,他们很可能会在这里住上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统计显示,组合屋住户的平均年龄为66岁。
据统计,整个灾区建好的房屋仅有一成左右,超过四分之三的工程尚未动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3·11方案”主任上田春认为,日本当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建造海墙等大型基础设施上,从而拖慢了房屋、社区的建设。而更让灾民和灾区官员忧心的是,随着今后建筑业开足马力应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基建工作,人力资源和建材争夺的加剧将使本已严重滞后的住宅建设工作雪上加霜。
住宅建成之日遥遥无期,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加上福岛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很多福岛灾民被迫远走他乡。日前,福岛县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约一半家庭的亲人离散,大量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近七成家庭反映,家中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
福岛居民最担心的是自己可能患癌,不过,专家始终无法确定核泄漏到底会不会导致癌症。这种不确定性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没人知道潜在伤害究竟会如何体现在身体病痛上,有时候流鼻血都会引发恐慌。
(《世界新闻报》9.22-28 林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