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交替出现,但不存在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均可诱发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发该病。
主要病因包括:1.胃肠道动力紊乱: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运动异常,周期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2.精神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3.肠道感染:部分IBS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
治疗宜同时改善感觉和动力异常
65岁的梁阿姨是湖北人,3年前来广州帮女儿带孩子。一到广州,她就开始便秘,而且肚子痛、胀气,需要靠止痛药止痛、常润茶来通便,但寒暑假一回湖北老家,她的便秘症状立刻好转,腹痛、腹胀也完全消失。专家表示,梁姨患的是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是由气候环境的改变引起的。人们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水质、食物、气候、接触的人和事等都会改变,从而会带来生理机能的改变。
梁阿姨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沙卫红表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处理:患者可回老家生活,如果需留在广州生活,则宜进行医学干预。如果是肠动力不足导致的便秘,需要使用促动力药;如果是出口梗阻型便秘,需要使用生物反馈法;如果患者因为便秘造成了焦虑、抑郁等症状,则需要同时就诊于精神科。
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如果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的,止痛药、解痉剂等虽然能够暂时缓解腹痛,但是不能改善便秘和腹胀等不适;缓泻剂、促动力药虽然能够暂时解决便秘问题,但是不能缓解腹痛、腹胀等胃肠不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能同时改善感觉和动力异常的药物,而不能只针对某一症状进行治疗。
吃药不会“成瘾”
IBS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高达60%,这些患者由于怕自己吃药后会长期依赖药物而拒绝用药。对此,沙卫红表示,IBS如果不治疗,一般会进行性加重,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会越来越重。而且,患者由于出口不畅,通常也不敢吃,易营养不良,而肠道宿便也会释放毒素,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建议患者及时用药。临床观察发现,有30%~40%的患者在用药后可帮肠道建立一个良好的周期,停药后也不复发。即使不能完全停药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延长用药周期或减量服药。
(《广州日报》9.26 冯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