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行车也有高速路
德国自行车道比汽车道稍高、比人行道略低,约有1米宽,规划非常完善。德国还在研制更先进的自行车道,如在各主要城市建专供自行车使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高速路里还将设置大型流动气流,骑车者可借助风力快速前进,既迅速又省力。
德国还专为自行车道设立交通信号灯,车道下埋设有磁感应指示器。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就会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先通过。
日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日本东京一直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市民出行大都选择轨道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换乘十分便捷,基本实现无缝换乘,便捷的地铁为分流地面交通压力提供了可能。
为解决就业向城市中心集聚问题,东京采取的对策是开发副中心,增加火车站和地铁站周围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东京将城市向中心聚集的结构调整为多中心结构,特别在一些铁路环线附近建立多个中心,形成多中心格局。目前已有一些火车站形成了商业中心。交通功能和商业功能一体化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澳大利亚:信号体现人性化
在澳大利亚,不论是城市道路,还是乡间公路,交通信号、标志标线都非常规范、齐全、醒目。路灯、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交通监控,以及指路标牌都在一个灯杆上,避免了路口各类杆线林立混杂的现象。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交通信号和标志非常人性化,例如,过街行人灯有不同声响,引导盲人过街;道路上的标志标牌,设置密度非常大,图案浅显易懂,种类齐全,便于老人和外地人识别;人行道标志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图案,旅游标志、系安全带、控制车速、提示弯道等标志图形直观,让驾车人一目了然。
(《解放日报》9.22 许沁 孙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