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民生论坛

    民俗接待重在村味土味

    于丽爽 《 文摘报 》( 2014年09月30日   02 版)

        北京密云县金叵罗村发展民俗接待,有些民俗户把有椽子有檩的老房扒了,翻建成钢筋混凝土的新房,一间一晚150元。村党支部书记却把老房子当宝贝,依老样加固,再巧妙配建现代化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整院对外出租,平日一晚1680元,节假日1980元,预约不断。村支书用行动告诉村民,老宅子是民俗接待的“金饭碗”,拆不得。

        民俗接待想发展得好,就不能丢了农村的样儿。这些年,很多民俗户最开始用老房子搞接待,一旦挣着钱了,马上就拆旧房盖新房,原来的木格窗变成了铝合金,青砖墁地铺上了地板砖,大土炕换成了木板床,化纤床单顶替了老花布……更有些民俗户将房前屋后的菜地全都硬化成接待场所,端上桌的“农家饭”其实原材料全是农贸市场买的。如此一来,民俗接待的精华荡然无存,没了生机和味道。

        乡村旅游重在“村”味儿,这应是最大的卖点。北京从今年开始改变民俗户的评价标准,从民居、庭院、餐厅、客房、服务特色等各方面按细化标准打分,总分越高星级越高。其中,“民俗特色浓”是重要加分项,如主体建筑有30年以上历史且具有一定文化价值,院子绿化面积超过50%,农家饭原材料半数以上自产或由本村供应等。相信在这些标准引导下,京郊民俗户能回归民俗本色,做好乡村文化传承,真正端起“金饭碗”。

        (《北京日报》9.24 于丽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