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解码东乌民间武装

    李海 《 文摘报 》( 2014年09月23日   07 版)

      “领导人”众生相

      “千人走路,一人领头。”乌克兰东部局势持续动荡的同时,很多人都注意到东乌十多个城市冒出了许多戴着“人民市长”“人民州长”“人民共和国主席”名号的“重量级角色”。这些人都是谁?

      先看出镜率很高的斯拉维扬斯克。这里的“人民市长”叫波诺马廖夫,人们对他的知晓仅限于:4年前定居于斯拉维扬斯克,先开过一家缝纫厂,后改向一家乌军医院提供后勤保障。当地人表示,“市长”曾在苏军服役,据称还参加过特种作战。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议会主席”普什林今年刚32岁。此人曾在乌政府军中服役数年,退役后到一家太平间当保安,因工作“无聊”而辞职搞传销。

      苏军老兵戈拉切夫48岁,曾在阿富汗打过3年仗。他自统领一班人马攻占卢甘斯克市安全局大楼后,即将此地作为“武装总部”,并立即闭门选出了他们的“人民州长”。当选的“人民州长”博洛斯基是一名退役警官,从来不接受记者采访。戈拉切夫解释说,这是因为“州长太忙”。他还补充说,自己就“能代表州长说话”。

      通观上述乌民间武装阵营的一些关键人物,不难发现一些共性:具备服役经历而又讳莫如深,从不为人所瞩目的角落一朝“发迹”,且有不明势力为之背书。

      武装分子“气势很大”

      东乌民间武装人员虽然大都是当地的普通人,但军事素质还是不错的,因为东乌的军工从业人员超过100万,很多家庭几代人从事武器制造,一般武器基本上都可以拿过来就用。

      然而,也有媒体指出,当地的铁杆分子,往往教育程度与社会收入较低。有工作的社会中层民众则希望战事早点结束,但慑于武装分子“气势很大”,基本选择了沉默。由于各地区的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领导人,对于斗争的最终目标也各有主张。这就使他们的整体战力大打折扣。

      西方舆论普遍怀疑,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军事“明助”,东乌民间武装“必败无疑”。东乌民间武装以及他们台面上的那票领导人只是“具体操刀的力量”。

      “留心处处皆武器”

      目前,在东乌民间武装那里,坦克、武装直升机等“大家伙”都已出现。这些武器是怎么来的。

      遍布东乌的军工企业首先“功不可没”。该国超过70%的军工业都集中于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地区。守着兵工厂,还愁没武器吗?

      此外,东乌地区有打猎的习惯,各种猎枪自然不会缺乏。而顿涅茨克警察局被占时,一下子就流失近千支手枪和步枪。遍布于乌克兰乡野之间的军火仓库因乏人管理,也是搞武器的好地方。据英国媒体报道,东乌民间武装控制了位于沃拉达斯基盐矿的一座武器仓库,该仓库位于地下,据称储存有至少上百万件种类多样的武器,且因矿洞气候环境适宜而储存状态良好,稍加翻新维护即可使用。

      在东乌克兰,与战争有关的纪念碑、博物馆和主题公园犹如圣地,陈列一旁的武器装备更是有专人定时加以维护。据俄新社6月底报道,斯拉维扬斯克民兵武装驾驶着一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3坦克攻击了乌政府军封锁点,该坦克就是从纪念碑上直接开下来的。

      洗劫乌政府军武器库或者辗转从国外订购武器等,也有效地扩充了乌东民间武装的实力。

      (《世界军事》2014年10月上 李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