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豆选吗
你知道豆选吗
豆选就是选举时用豆子当选票。它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方法让不识字的农民借用投豆来代替填写选票,以表达对候选人的看法。但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20世纪40年代的边区,共产党要与当地既有势力争夺政权,为了使农民在投票时能够不碍于情面,或免于地主和地方士绅的威胁、利诱和报复,需要设计出一套投票程序,让农民在投票时能自由无虑地表达意愿,豆选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彦涵的木刻《豆选》
1945年冬,彦涵从陕西到了河北,1947年土改运动中,他任河北省获鹿县大河村工作组组长。根据当时的亲身经历,他创作了《豆选》等作品。彦涵回忆道,他作为土改工作组组长,要让农民们自己选出自己的干部,可是农民不识字,有人就想出了让大家往候选人碗里投豆子的主意。第一次自己选干部,农民们不习惯,嘻嘻哈哈的。但是彦涵说,那最初的民主意义非比寻常。新中国成立后,《豆选》被彦涵重新画成大型油画,被全国政协收藏。
画面中,一位妇女弯着腰,正在小心地捡起地上的一颗豆子。1953年,文艺理论家王朝闻提到这个拾豆的细节,他认为这表明那个妇女不愿牺牲这一票的权利,显示了选民热情严肃地对待民主权利。“豆子虽小,意义重大,一颗豆子是一个选民的心声。”
顾群的年画《豆选》
顾群1946年到了解放区,以河北选举为题材创作了《豆选》年画。这个投票场面很热闹,也很祥和。男女老幼都来了,会场上还布置了“为人民服务”等标语口号。画面的左后方像是入口,人们在那里排队领豆子,然后依序走上前来投票。画面中央,一位妇女正在弯着腰,小心地把豆子放到第二个碗里。这个碗对应的第二个候选人似乎也是位女性。
女画家画妇女投豆给女候选人,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边区和解放区的选举制度规定,男女都有投票权,妇女普遍参选,不少人还被选进各级政府。比较著名的有1940年当选晋察冀边区唐县第一任女县长的陈舜玉,在戈焰的《豆选女县长》诗中就有“她碗里黄豆乒乓落”的句子,来形容当时的景象。另外,晋察冀根据地1939年各村改选时,妇女当选村长、副村长和村政委员、村代表者约2000人。解放后,1951年和乐乡由代表投豆,有位妇女得票第二多,当选副乡长。豆选帮助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这种变革被女艺术家们敏捷地捕捉到了。
(《豆选》牛铭实、米有录/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