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回忆录,文字说不上优美,逻辑也有不通之处,却处处流露出真情。
母亲70岁的时候,我的女儿上幼儿园了,她为我照看了三年的孩子,一下子轻闲下来,竟有些手足无措。于是我给她提建议:“妈,写写回忆录吧。”母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开始写起来。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想收都收不住,母亲洋洋洒洒写下来,竟然有十几万字,从她自己的祖父写起,一直写到她的外孙,前后五代人。她不会使用电脑,全靠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有时又涂又改,于是又重抄了一遍,形成了厚厚的两大本。
母亲的回忆录充满了对亲情的温馨记忆。幼年的母亲由自己在乡下的姥姥抚养大,“每天赶在耕牛下地干活前,小脚的姥姥跪在地上给我挤牛奶喝,把我养得白胖健壮”。9岁的时候,母亲遭遇了丧母的巨大悲痛,这也许正是促使她日后走上学医之路的缘由吧。
大学毕业后,母亲跟随父亲在边疆的一个贫困县城扎下根来,一辈子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的生命。回忆录中记载了许多件母亲为病人诊治疾病的事情。如她曾亲自用手帮助便秘的产妇病人一点点排便,在煤油灯下治疗、守护三个患麻疹又合并肺炎的孩子整整两天,直到他们痊愈。一次,一位产妇在家中要分娩,却找不到专职接生员,母亲被喊去时,婴儿的小脚已经露了出来,母亲及时采用正确助产法顺利将婴儿的头部娩出时,婴儿已是重症窒息。“来不及清洗,我就对孩子紧张地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好一会婴儿才发出了哭声,小脸也慢慢变红了。”。
母亲的回忆录也是优良家风家教的培育和传递。母亲的祖父虽积攒下一些产业,却从不为富不仁,他常告诫子孙:“反胃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母亲继承了父辈的优良品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全家人织毛衣,为孩子们做布鞋、棉鞋,也正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四个孩子全都靠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光明日报》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