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

    史海钩沉

    “一战”中华工的非人待遇

    《 文摘报 》( 2014年08月07日   08 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民国政府成立不久,急于参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活命无门,自1916年开始,14万中国农民“以工代兵”漂洋过海。他们中大多数只知道要做工赚钱、养家糊口,对“一战”却一无所知。

        华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到过法国西北部小镇努瓦耶勒,或中转到比(利时)法前线,或在法国内地。小镇常驻华工最多时竟超过1.2万人,成为欧洲最大的华工营地,而这里原居民不足千人。

        小镇来了中国人

        1916年6月,英国人开始在小镇建设营地,总面积30英亩。10个月后,第一批中国人从火车上下来,由手持粗木棍的英国士兵严密看管。小镇居民观察着这群个头不高的中国人,“穿着蓝色的大棉袄,带个小圆帽和毛耳罩,缠着绑腿,灯笼裤。手上带着身份识别的编号铜手环。他们的竹竿(扁担)挑着米袋、木板,前后晃悠,还有一个大轮子架着三角把手的独轮车。这些外来者的气色非常差,但纪律严格。”

        这群平生摸惯了农具、从未跨出国门甚至很少到县城的中国农民,在往来穿梭的军人、川流不息的现代车队、完全陌生的炮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营地呈四方形,两层带刺的铁丝网在最外围,有英国士兵荷枪实弹,“像牧羊犬一样来回巡逻”。第一层铁丝网一人多高,第二层至少两人高,间隔七八米就有木栅栏。营地分成若干小方块,每个区域还有铁丝网,里面是几顶大帐篷与二十几个小帐篷。华工营中间,有几大丛不高的树木,像一堵堵小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逃走,至少要翻过三层铁丝网,还得保证子弹不击中你。

        非人的待遇

        按出洋前签订的合同,华工不是战斗编制,应享受工作之外的自由,而现实远非如此。劳工营的拱形大门一到晚上就关闭了。按英国人规定,除了做工,华工走出大门的机会很少,幸运者回来时的通行证会被立即撕掉。

        当地居民对华工了解不多,一个印象是他们极爱吃苹果(华工多来自山东,那里出产苹果),初来时甚至不惜用一天的工钱买一个苹果。最熟悉的身影要算那两个打扫小镇街道的华工,冬天,扫完地,他们总是安安静静地在一个铁匠铺里取暖;他们也会去杂货店,小店有时会向中国人卖出积压多年的货物。简单交流时,这些外来的黄种人总是笑着说“是”或“不是”。

        几十年后,小镇居民多米尼克·德拉努瓦还清晰记得华工推着“奇怪独轮车”的样子,有不少人就这样穿梭于火车站与军营之间,仿佛还在华北乡村一样。战争期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挖掘了数千公里的战壕;他们背负一二百斤重的弹药箱、军粮以及引信不稳定的大口径高爆炮弹;他们装卸物资,甚至继续种粮种菜保障供给;激战后,参战国士兵各自回家,但华工不得不留下清理成千上万的残留炸弹和尸体。

        华工的另一个重任是铺铁路,先要用铁锹挖出宽20米左右、一人深的路槽,然后夯实,再铺上枕木、铁轨。    

        每天要工作10~16个小时,不准随便说话随便活动;如果有华工表现出不够顺从,甚至是稍有敌意,立刻就要遭到英国军官的一阵皮鞭毒打,甚至关入监狱。英国人称他们为Coolie(苦力),事实上更类似于战争奴隶。

        小镇居民纳塔莉·萨勒夫人曾这样描述:“那真恐怖!我们看到英国看守像打狗一样殴打他们。把他们的鞋子、衣服全部脱掉,绑在桌子上,一直鞭打他们直至流血。接下来,英国人用刷子和热水将他们擦干净,不留痕迹。然后人们将他们送往劳工医院。有的人未经审判就被枪决了,我见过一个人被绑在对面那棵树上,被牛筋鞭残忍地抽打,当人们解开他时,他倒了下去……他死了。”

        有的华工实在无法忍受虐待,又不想执行非人道“自杀性任务”(如排雷),便在华工营房里挖一个地洞,将自己埋进去自杀——好歹留得全尸,将来魂灵才能回到故乡。

        当时在欧华工中流传着一句话:谁不听话,就会被送到“英雄队”去!“英雄队”指的正是努瓦耶勒华工营。  

        逃离“努瓦耶勒地狱”

        1918年5月23日晚,努瓦耶勒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德军飞机趁夜将炸弹投向小镇的英军军营。

        睡梦中的华工被爆炸惊醒后,很多人趴在地上叫喊、磕头。他们一生中听到的最大声响不过是鞭炮或锣鼓。

        爆炸越来越近,一架飞机轰鸣着掠过他们帐篷的木顶,巨大的气浪掀翻屋顶,他们无处可藏,尖叫着拼命向外狂奔,向铁丝网冲去——必须先突破那三层铁丝网。在跨越铁丝网的瞬间,那些华工不仅仅带着对轰炸、对庞大“怪兽”飞机的惊恐,他们身上还有某种耻辱,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想逃离“努瓦耶勒地狱”。

        德军飞机轰炸的第二天,英国军人开始搜寻。那些跑入森林的华工大部分已饿死或冻死,活着的人中很多已神志不清,他们被押回小镇华工营,送进层层铁丝网后面的疯人院。

        1918年9月20日,一批华工从法国马赛港乘船踏上归途。据《一战华工》作者Gregory James教授引用的资料,船上1/3的人患有精神疾病。

        百年后的今天,华工营地的痕迹早已消失不见。在华工医院旧址的树林中,竖立着840余座华工墓碑,每座都面朝东方——他们的家。

        (《看天下》2014年第18期 张鑫明 张小夏 白玉 田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