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排演的“镇院之宝”曹禺经典戏剧《雷雨》北京公益场遭到学生观众的笑场,年轻观众面对舞台上的悲剧却笑声阵阵,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杨立新近日连发5个微博诉说心中的不满。“原以为会打动今天的学生,却换来笑声阵阵,原因何在?”
“《雷雨》文学上的精致、人物关系的复杂,使其成为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演出经久不衰……这样一部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遭遇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实在少见……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杨立新的“委屈”与“愤懑”溢于言表。
然而,一位戏剧界人士则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杨立新说的这些只能说明曹禺剧本写得好,不能说明当场的演出好。学生观众发笑,可能是观众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戏出了问题。
其实,《雷雨》笑场并不是头一回。1989年,人艺复排《雷雨》,扮演周冲的演员一句“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引发观众一片笑声。有观众说,周冲是单纯不是傻,但演员却把他演得傻愣愣的。因为周冲年龄小,只有17岁,在当时很难找到年龄相仿的演员,只能以“大”扮“小”,演出来难免有滑稽之感。
几位90后年轻观众则表示,更爱看到那种“如呼吸般自然”的演技,而人艺的演绎方式有些拿腔拿调,让人忍不住想笑。
戏剧评论家刘莐认为,多媒体时代的观众对感官要求更高,迫使创作者在新的观演关系下重新思考作品。所以说,《雷雨》笑场事件,不应一味恼怒于年轻观众,如何让年轻观众在经典里找到真正心灵在场的体验,才是戏剧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文汇报》7.28 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