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前,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自2011年10月开始换届,到2012年6月结束,共产生常委404人,任期到目前刚至届中。换届后,新的调整随即开始。据统计,本届省级常委中,总计已有163人不再担任换届时的职务,比例超过40%。
地方不同,机会不同
有87位地方党政干部不再在本省担任常委,其中半数以上获得升迁。
从调职情况看,发达地区的常委受提拔重用的几率更大,其提拔重用都是“外调”完成,不抢占本地资源。在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常委们也很少平级外调,要么外调获提拔,要么在本地退休。
然而在中西部地区,常委们升任正部的途径,除了在本地升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或政协主席外,外调提拔的机会就小很多。如河南省委三名常委连维良、毛超峰、毛万春,外调后依然是副部级。
地区不同,接替者来源不同
在上海,6名常委离开后,有5个接替者在上海本地产生。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常委出现空缺时,接替者“空降”的比例更大。例如,在广西本届届中补充的4名常委中,包括书记彭清华在内的三人都是“空降兵”。
岗位不同,机会不同
本轮地方党委换届后,有60名常委虽然还在省内任职,但分工已经调整。在升任或转任其他职务时,能看出岗位不同,机会不同。
以本轮换届后的常委调整为例,能升省长的常委,主要是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能在省内升职的,多是人大常委会主任或政协主席,而担任省委秘书长、统战部长的常委,尚无一人直接升正部级。
本轮换届后,在省内平级“转岗”的36名省委常委中,秘书长、统战部长是“转岗主力”,有8名秘书长、4名统战部长转岗,新职务包括常务副省长、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等。
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转任常务副省长、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比较多。如果年龄允许,常务副省长、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往往会升任副书记,组织部长、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升任副书记的几率也比较大。
“越往下官员调动越频繁”
在被调整的省级常委中,不算被查处的7人,共有156人职务属正常调整,其中有14人在同一职务任职不到1年。
据观察,造成官员调动频繁的原因,与目前的官员任用体制以及换届方式有关。
中国目前换届采取“自下而上”模式,基本遵循乡镇-县-市-省-中央逐次换届的顺序。其原因是代表需要“逐级选举”。但在下级换届完成之后,上级换届要从下级提拔干部,导致下级不得不在届中调整干部,造成了“越往下官员调动越频繁”。
另外,换届容易“以人为本”——官员很少提前退休,只要没到年龄,换届时就必须选上。像四川原省长蒋巨峰2012年省委换届时64岁,但他继续担任省委常委到2013年,年满65岁后才退休,四川常委班子只能届中调整。
对于这种现象,学者许耀桐提出了“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如果一把手在换届时快退休了,可以考虑换届时让他改任副职,享受正职的待遇,这样就避免了一把手退休时引起的连锁反应。
(《南方周末》7.10 钱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