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

    永不冷场的人生

    绿妖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15日   05 版)

        追求永不冷场的人,是用孩子,用热热乎乎,用周围都是人、都是声音来维系的。

        长期吃素后,味蕾变得敏感,菜里有味精,立刻就能察觉;我自己住,不看电视,对声音敏感,回老家,听觉像受惊的兔子,东窜西奔无处落脚。

        个人感觉,经济越落后之地,声音污染越重。我家在县城,商业街上,每个小店门口的音箱里都大声播放音乐,人们对此熟视无睹。而我从中走过,焦虑指数直线上升。

        在家中,人们习惯开着电视。开着,谁也不看都行,而一旦关掉电视,仿佛无法承担骤然出现的寂静后果。电视机,是无话可说的人们之间的润滑剂,是把人们注意力从自身引向外在世界的“小红旗”导游。它让我们发现,许多亲人间原来是没有多少话可说的。

        永不冷场的人生,这就是人们追求的。谁家的孩子越多,人丁越旺,越幸福。这种幸福是“热热乎乎的幸福”。如果谁家过春节,冷冷清清,无疑令人怜悯。所以,一个县城的边界比一个国家的国界还难以跨越。人们不愿儿女离开,到外地谋生。

        丁克族是可疑的——你们想干啥?你们晚年怎么办?人们养孩子的思维,还只能到“养儿防老”。哪怕现实中养儿已经不能防老了,反而还要啃老,也还是停在那里。

        人们没有说出口的是,孩子是用来克服死亡的。死去,什么也没留下,但你的孩子,他血液里流着你的血,他长得像你,你活在他的记忆里。这样一来,你将不会被死亡彻底剥光、掠夺。

        追求永不冷场的人们,是用孩子,用热热乎乎,用周围都是人、都是声音来维系的。这样的人当其死亡时,必然渴望周围被人和声音所包围。而思想、阅读、写作……都是寂静的,都要长期一人,独对斗室,一如修行。这样的人,当其死亡时,必然也渴望安静,三两亲人也可,独自一人也行。一如独在斗室去世的张爱玲。她选择了自己的死亡方式,预知死亡时机,并为此做好准备(换好衣服,到床上躺好)。这份坦然从容已近乎是大修为者。

        (《新华每日电讯》7.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