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淘”来的私房菜能否放心吃

    曹政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10日   02 版)

      “今儿吃成都的麻辣排骨,明儿吃武汉的鸭脖子。”原本以为淘宝网上天南海北的自制小吃配上啤酒,可以成为世界杯看球时的“最佳拍档”,可“美味”到家了却又不敢吃了。近日,“淘”来一大堆下酒菜的球迷董先生拆开快递发现,这些商品包装上不仅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更看不到任何食品生产与流通的许可证件。

      “淘”来的私房菜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私房小菜经过长时间的快递运输,还能否放心入口?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淘宝网上公开叫卖的不少私房菜店铺,基本都没有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与《食品流通许可证》。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食品就该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如果食品是自己生产制作和包装的,还必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淘宝网不要求,我们也没打算办。”四川一家在淘宝上售卖私房菜的网店店主介绍。淘宝网客服人员表示,淘宝网允许店铺出售自制的私家菜,但并不强制要求这些店铺上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没有许可证,没标保质期,长途快递……这种自制的私房菜究竟靠不靠谱,一旦吃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

      “我们是诚信经营,您可以看商品的用户评价。”面对记者的疑问,多家店主都如此回答。而对于食品若因质量问题给买家造成了伤害,这些店主却无法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淘宝方面则表示,如果这些私房菜有质量问题,可以像淘宝网上的其他商品一样申请退款,但不能保证获得额外赔偿。

      在专家看来,相比实体店,这种出售私房菜的网店往往风险更大,一旦吃出了问题,消费者更难维权。

      (《北京日报》7.3 曹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