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民生论坛

    “公章旅行”是权力腐败

    胡小达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10日   02 版)

      辽宁省锦州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是省级养老示范工程,也是市政府确定的2014年重点民生工程,原计划今年5月1日动工。可从2013年10月开始,尽管领导高度重视,并且由民政局一名副局长重点协调各种审批,可是历时8个月,经过39个单位,加盖了133个公章,仍然没有完成审批工作;下一步审批还要涉及7个单位,办理12大项审批手续。

      一个项目审批为何如此步履维艰?锦州的通报分析:客观原因是目前行政审批顶层设计存在缺陷。

      笔者以为,造成“公章旅行”的原因,是在有的人眼里公章就是权力,有了公章就有了发财之路。于是,公章成了权力“寻租”和经济“创收”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也直接催生推三阻四、雁过拔毛、办事效率低下的衙门作风。人们为了申请一个批文,报建一个项目,需要跑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衙门”,盖数百个公章。

      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寻租”“生财”的。利用公章作为“生财”的工具,无异于利用公章“打劫”,这是权力的腐败。然而,“公章旅行”何时能画上句号?在大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树立机关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都有待有关部门下更多的功夫。

      (《民主与法治时报》7.3 胡小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